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梁发芾:行事当虑后来之患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4-12-18 08:41:00稿源:宁波日报

  梁发芾

  “大臣行事,当远虑后来之患,虽小事不可启其端”。明代著名理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瑄在《从政录》中强调,官员行事,必须“慎初”“慎微”。

  谨小慎微,是说对于小事也不敢马虎。三国时期蜀国君主刘备,在《遗诏敕后主》中告诫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话是慎微最典型的注解。非常小的善,也是善,不要认为它小,就不去做。积小成大,会形成大善;非常小的恶,也不能去做,积少成多,会成为大恶。

  历史上曾有“一钱斩吏”的著名故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头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查出钱是从库房中拿出来的,当即命令下属棍棒惩罚。那个库工狡辩:“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自己走下台阶,用剑将那个库工斩了。张乖崖认为一个人一次偷一钱,一千天就可以偷一千钱,然后以此判人死罪。这虽然是以想象的犯罪事实定罪,是不可取的,但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断累积小恶而成大恶,道理是对的。官场上经常流行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实际上长期犯小错误,最终累积起来也是大错误。

  《玉堂丛语》记载,明代大学士徐溥在少年时代,用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举一善念,道一善言,行一善事,便投一黄豆,不善者,便投一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渐渐地黄豆和黑豆各自参半,久而久之,黄豆越积越多,黑豆屈指可数。徐溥一生如此,做官后仍保持这一习惯。他坚持自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逐渐将做善事化为行动的自觉,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规范。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平庸的恶”。对于官员来说,在平淡无奇的治理工作中,犯一些习以为常的错误,积累起来,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都是平庸之恶。平庸之恶往往看起来都是小恶,平平常常,但是,官员的平庸之恶,往往会给百姓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作为官员,不但自己要加强修养,多做善事少做恶事,作为治理地方的领导,还应在工作中特别注意可能在未来引发大事的苗头性小事。一些微小的坏事,往往是大坏事的端倪和征兆,如果不予以警惕和注意,会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终至不可收拾。

  西汉刘向说:“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东汉政治家陈忠说:“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事物都是由小发展到大、由轻发展到重的,小小的蚂蚁洞能使堤坝溃决,针芒般微小的孔眼也会使气泄出。因此,明者应该“慎微”,智者应该“识几(苗头)”,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韩非子·喻老》中,讲了两个慎微的例子,第一个是“白圭行堤”。千丈之堤坝,会因蝼蚁之穴而崩溃。白圭治理河堤,连一个蚂蚁洞都会塞住,因此“白圭无水难”。第二个故事是“丈人慎火”。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缝隙冒出的火星,引发火灾而被焚毁。故丈人“慎火”,将出现的缝隙填满,消灭火患。白圭和丈人,都是谨慎细心,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方能不出差错。他们都是慎始慎微的典范。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