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 王智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锻造新时代强国之师
王曦 王智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为此,要将教育家精神践行与涵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贯穿教师能力提升全过程、融入教师管理评价改革全流程、覆盖社会保障全方位的落实机制。
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全过程
《意见》将“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涵养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三方面作了明确部署。究其实质,就是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发展的全过程。
把教育家精神贯穿师德师风的自我涵养中。教师的职业导向在于“达人”,即成就他人;而“达人”的前提是必先“修己”,即自身修炼至德才兼备的境界。教育家精神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将个人的职业追求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怀抱“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为师观念”,恪守“为师底线”,以德施教、以德修身、以德立学。
把教育家精神贯穿育人本领的自我修炼中。育人本领包括教育能力、教育态度和教育情怀。教育能力是基础,既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具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培育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态度是保障,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的时代,教师只有时刻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才能站得稳讲台、提得起嗓门。教育情怀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来源,教师常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必能在这个崇高的职业中积蓄强大的力量。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格局视野的自我拓展中。中国知识分子素来具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新时代教师要具有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引领自我价值追求的升华,把教师职业使命与培养能够在世界上“掰手腕”的拔尖创新人才结合起来;把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与培育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学源头大成果结合起来。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全流程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落脚点。《意见》强调要把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管理评价全过程。具体地讲,就是要以精神之力,催生思想力、执行力和创新力。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评价改革的价值方向。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管理评价,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突出教育家精神引领,并不是不要科学评价的方法,破除“五唯”并不是不看业绩表现,而是赋予科学评价“灵魂”,对立德树人价值理性的回归。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把教育教学实绩和一线学生工作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进一步突出教书育人的核心地位,就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全流程,作为教师资格获取的第一标准;融入教师选拔全流程,作为教师职业准入的第一标准;融入教师考核全流程,作为教师职业晋升的第一标准;融入人才称号评审全流程,作为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的第一标准。
以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评价改革的模式创新。教书育人是潜移默化、百年树人的工作,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家精神为创新构建基于教师职业精神的评价新模式提供实践指南。依照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开辟与绩效评价融合促进的新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上突出教书育人核心追求,在评价内容上突出教书育人过程实绩,在评价方式上突出发展性,在评价结果运用上突出精神激励。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社会共兴尊师重教风尚
尊师重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意见》明确指出,要厚植尊师重教文化、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究其关键,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讲好“三个故事”。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讲好强国之师建设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要坚决扛起强国之师建设大旗,全面总结教师队伍建设经验,深刻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规律,讲清楚、讲明白、讲通透强国之师建设的伟大成就、奋进方向和完善路径,在讲述、聆听、启示中,激发更加强大的前进动力。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讲好榜样的筑梦故事。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讲好榜样的筑梦故事,要深入挖掘榜样的感人事迹,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要创新教师宣传工作,用好媒体渠道,加强教师相关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要注重尊师教育,开展尊师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言行。通过全社会努力,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讲好薪火相传的未来故事。青年人才是强国之师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希望。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促进青年教师终身从教,需要持续讲好教师这个职业薪火相传的故事。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