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声:“谁该用”与“该用谁”
罗浩声
选贤任能,自古以来便是“国之大事”。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既是一种重要的导向,也关乎人心向背、事业成败。最近,有一位领导同志,结合自身的从政经验和履职实践,提出在用人导向上,应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听罢,令人耳目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公正用人,公在事业,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选干部、用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他还强调,“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选人用人必须与党的事业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为选人用人工作确立了正确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变“谁该用”为“该用谁”,是完全符合中央干部使用政策,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谁该用”与“该用谁”,看起来都在“用”,但字序的变换,反映出的是导向、路径、选用方式的差异,结果自然也是大相径庭的。“谁该用”,往往因人谋事,把“谁”放在了第一位,更多的是“为人择岗”,而不是“为岗择人”;“该用谁”,体现“因事择人”,强调从事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选人用人,选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之人,选能更好地挑起这副担子的人。这是用人理念的重要变革。
变“谁该用”为“该用谁”,为那些“专心干事,不会来事”的干部,提供了更多的舞台。现实当中,有的人头脑“灵光”,身段“灵活”,工于钻营,人脉广阔;有的人,只顾“埋头拉车”,不愿显山露水,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按照“谁该用”的导向和取向,前者似乎更有优势。以“该用谁”的标尺来选人用人,坚持以事业为本,一切从需要出发,不看背景、不看来头,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那些“能干事,不会来事”的干部,才会有更多展示才能、建功立业的机会。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变“谁该用”为“该用谁”,更利于形成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该用谁”的导向立起来,选人用人的标准,就变得清晰多了——谁能干事,就果断地使用谁;谁善于啃“硬骨头”,就敢于重用谁;谁更有能力胜任这个岗位,就大胆地提拔谁。“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多了“事业为上、依事择人”的取舍,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制度和规矩,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干事创业的风气和氛围,一定会为之改观。
当然,干部选拔任用,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更多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考量。近些年来,随着选人用人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各级干部使用中的人岗匹配度、相适度在不断提高。变“谁该用”为“该用谁”,也是这种制度日趋完善、走向成熟的一部分。坚持事业至上,着眼发展大局,排除私心杂念,注重群众公认,选人用人就会多从“该用谁”的角度出发。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该用谁”,强调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补什么样的人。这应成为更广泛的共识。只有始终立足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条战线的发展需要,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权衡“谁该用”,才能把更多的好干部选准配好,把更多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如此,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