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黄栋梁:以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软实力
刘洋 黄栋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场域,其发展水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达成直接挂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不仅要发展城市硬实力,更要提升城市软实力,这既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同样,提升城市软实力,必须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人人之伟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城市软实力的作用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它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从而为城市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其他方面发展提供无形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推动城市建设从“硬实力的发展”向“软实力的提升”转变,使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城市发展的“软硬兼施”。从我国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城市硬实力的驱动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硬实力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相比之下,城市软实力的影响与作用愈发显著,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需要发挥城市软实力“加速器”的作用。城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场域,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决定了城市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城市硬实力的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全面推动软实力与硬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应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持续放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第二,顺应城市转向内涵提升、存量更新的高质量发展的形势,需要发挥城市软实力“硬支撑”的作用。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16%,已经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交给了城市一系列重大任务,赋予了城市新的历史使命。面对城市发展新形势,完成这些使命任务,还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软实力的“硬支撑”作用,制定实施相应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集中爆发,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第三,聚合城市发展的各种条件、要素、功能和优势,需要发挥城市软实力“粘合剂”的作用。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具有血管经脉、肌肉骨骼的有机生命体,要求有一个疏密分布有度、区块定位明确、功能布局合理的空间格局。因而,城市工作无疑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任务之艰巨繁重,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软实力的“粘合剂”作用,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协调不同利益、激发内在活力,通过不断融合、赋能、优化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共同推动城市的繁荣发展。
第四,吸引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各类要素的汇集,需要发挥城市软实力“强磁场”的作用。城市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体现在城市地位的提升、作用的增强,以及吸引力与辐射力的扩展与深化之中,其中的关键在于各类资源的自由流动,包括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方面,对城市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加持作用。一个具有稳定政治环境、良好法治氛围、高效政府服务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城市,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态势、释放城市发展动能,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软实力的“强磁场”作用,以此吸引并留住各类宝贵的发展要素,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明确提出营造“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都是软实力”的生动局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充分反映了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要素和内在逻辑,是事关人民、处处围绕人民、时时为了人民的“人心工程”。
第一,城市软实力归根到底都来源于人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在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软实力蕴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创造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纪律观念、社会教养水平等等,都将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也日益成为弘扬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塑造城市形象、推进城市治理等软实力的源头活水。
第二,城市软实力建设需要凝聚人民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城市软实力建设不是仅靠一人单枪匹马就能实现的,需要人民参与、人民力量来完成。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是决定城市软实力的根本力量。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必须积极营造“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让城市软实力借由人民之手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展现出来。
第三,提升城市软实力目的在于服务人民。城市软实力的共建必然要求公共利益的共享,因而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不单纯是为了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更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软实力就是要立足人民所需所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提高每个人对城市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人民群众力量,齐心协力助力城市软实力建设。
要形成合力、产生效力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人民力量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胜利之本,人民智慧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成功密码。要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合力、产生效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城市高品质生活。
第一,核心价值凝心铸魂,发挥精神航标作用,打造凝聚力城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底气所在。提升城市软实力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掌握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城市才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一是要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的精神追求。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第二,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强化文化塑人功能,打造吸引力城市。“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处新者进”,继承和弘扬城市特色文化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精神力量。提升城市软实力要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城市特色文化依靠人民不断延续传承、焕发生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所在的城市。一是要在厚植城市精神品格中做强“码头”。二是要在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激活“源头”。三是要在鼓励文艺创意创作中勇立“潮头”。
第三,科技生态赋能蓄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打造创造力城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硬核力量。提升城市软实力需要借助科技生态充分激发城市创新发展活力与人民“主人翁”意识,让城市遍布“创造家”“气氛师”“管理者”。一是要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建设。二是要以科技生态助力城市发展。三是要以科技手段融入城市治理。
第四,人才工程聚智汇能,用活用好各类人才,打造竞争力城市。“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城市软实力归根到底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作为支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一要坚持“育才造士”的真招,构造育才“孵化器”。二要坚持“筑巢引凤”的新招,构筑引才“栖息园”。三要坚持“才尽其用”的实招,构建用才“点兵场”。
第五,故事宣传多措并举,助力形象广泛传播,打造影响力城市。奏好“交响乐”,唱好“大合唱”,使城市故事、城市形象“传”入千家万户,“播”进田间地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关键一招。新媒体时代,人民群众都有“麦克风”,人民群众都是“宣传员”,要让广大人民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城市形象。一是要充分发挥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优势。二是要努力做好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叙事。三是要充分利用传播方式的多渠道手段。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