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赵 畅: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始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4-10-09 08:46:08稿源:宁波日报

  赵 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何谓“立德树人”?“立德”,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在前,“树人”在后。之所以强调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只有先把人的道德素质涵养好了,才可言“树人”,去培养发展其他方面的才能,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

  “立德”之“德”,具体来说,就是指“品德修养”。强调“立德”,就是要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要在加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上,“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强调“树人”,就是要通过“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进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作为具体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和任务的关键核心人物,理应有所作为,并在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上下功夫。

  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教师要“身正为范”,做“人之楷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从业行为的规范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的要求,就是新的更高要求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才能给学生起好带头作用;也只有自己做到明德、守德、聚德,才能更好教育引导学生重德、严德、立德。

  “立德”与“树人”是辩证的统一。光“树人”不“立德”,“树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光“立德”不“树人”,“立德”就会成为空洞的对象,失却应有的落脚点。为此,一定要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具体融汇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并通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实行启发式教学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给需要感受的人以感受、产生共鸣,给需要弥补的人以弥补、传递温情,给需要尊重的人以尊重、体现平等,给需要示范的人以示范、振奋心灵。与此同时,教师要坚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涵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以精湛的学识、深厚的素养、创新的理念,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自主、健康、个性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