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韩利红:以高质量“双创”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4-07-10 10:04:04稿源:宁波日报

  韩利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双创”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面对高质量充分就业新要求,高校要聚焦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政校行企协同,构建产学研创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就业素质养成

  高校要综合考量社会、技术、市场、文化等因素,对产业资源与校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托产业学院,构建教学、文化、产研和发展共同体,形成“政校行企”多元主体参与的共生体系,通过纵向、横向和内外“三大联动”,全力打造校内、校校、校企“三个协同”,构建产学研创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是构建政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定制符合不同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体系,引入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形成“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目训练—企业孵化”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层次:即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创新创业力的普及课程体系;面向有创业意愿学生的系列专业课程体系;面向有明确创业目标学生的创业实训体系;面向已采取创业行动学生的政策与平台支持体系。开设理论与实践结合、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利用校内外创业基地开展行业关键岗位实境式轮训,开发相应的专创融合课程标准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平台。二是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专业课程,校内创业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授课,通过专创融合、课赛融通,推广“虚实结合”体验式教学方法,多方协同构建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育人培养联动、深化产教融合、有效实现注重就业素质养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打造成产能信息资源互通平台。注重专创融合、赛创融合、研创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专业课程建设、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直接推动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信息沟通,促成产教研融合。

  二、点面结合发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强化就业实践保障

  高校要聚焦大学生充分就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任务,构建“校—院—系—师”四级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依托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资源,建立“联盟—平台—项目”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通过生产与教学、工作与学习、师傅与教师、学徒与学生、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等多元素的深度融合,协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高校要主动与地方、产业合作。推动教育和创新等各类要素开放重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政校行企研多元主体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发展,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双创”平台,从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加速和城产创融四个维度,打造全链式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平台。二是组建“三导师”制产教协同联盟,协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导师”是指高校创业导师、企业导师和思政导师三者携手,发挥教学、活动、实践三种课堂的平台的阵地作用,构建“二级学院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中心”等一体化专创融合长效机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高校要协同政校行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就业工作成效作为部门绩效考核、个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学质量与成果的评价依据,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师资队伍与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体系”等评价机制。

  三、扎根当地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创业模式,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就是要考虑到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其中也包括教育、科技和人才基础。高校与地方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就业育人项目”等,引入企业资源,扎根当地需求,通过训创一体、产学合作、校地“联姻”,以“专业创新、实训教学、创新研发”等形式引导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是构建高质量项目开发机制,促进企业项目走进课堂。高校依托多方共建的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KAB创业协会等平台,深入企业和院校调研,零距离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将企业真实科研项目转变为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二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及专利转化,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三是助力创新创业企业孵化。高校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工业设计基地、知识产权学院、退役军人学院与创业园等,为学校师生和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培育高新技术或科技型等不同层级的中小入驻企业,以平台赋能,完善“双创”全流程孵化转化体系。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