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聚焦

田力 连捷:以博物馆为媒讲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故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4-06-28 13:03:25稿源:宁波日报

  田力 连捷  

  宁波自古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同时,宁波也是一座彰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气质的“博物馆之城”。据统计,宁波正式备案的博物馆有79家,博物馆数量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排名第八。特别是宁波还拥有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包括宁波博物院(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天一阁博物馆、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以及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中珍藏着大量曾经伴随着东西方的人员交往、文化交流、文明交融而出现的文物。此外,宁波还保存着众多与中外交往相关的遗址遗迹,比如永丰库遗址、高丽使馆遗址、天后宫遗址、渔浦码头遗址、江北老外滩建筑群等等。它们向公众“讲述”着其所见证的那些文明互鉴的故事。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客厅”,承担着公共教育和社会服务的职责。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博物馆开展合作,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教育创新的协同发展。宁波大学历史学学科拥有中国史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点和博物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其学术定位是“立足浙东,放眼全国,面向世界”,以浙东地区为中心的中外关系史教学与研究正是本学科的一大特色。“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也需要从中西文化关系中探寻,如何以地方博物馆以及文化遗址遗存为媒介,充分发挥文物的思政教育功能,讲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故事,授好中外关系史课程,培养具有广博学识、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文博人才,是一个极富意义的课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主题展览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

  根据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相关内容,利用博物馆的常设或临时展览,特别是那些聚焦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展览,进行主题教学。比如,讲授中国瓷器的对外传播时,以宁波博物院珍藏的“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等瓷器作为切入点,讲述唐代宁波越窑青瓷对外贸易的繁荣盛景,最终落脚到海丝繁荣在古时、复兴在今朝的当代意义。又如,在讲述清代的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时,可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港口博物馆沉船科技保护修复区里的“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以及沉船出水文物。这艘在清道光年间沉没于浙东沿海往返南洋航线上的船只,为探索清代中外贸易史、海外交通史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是展览交流的国际舞台,也是文明互鉴的对话场所。比如,在陆上丝绸之路两端的中国和意大利,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策源地,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2023年,宁波博物院联合意大利4家博物馆以及国内的多家文博单位联合策划的“大河文明”展,展示了来自中意两国博物馆的199件(套)文物,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见证物联系在一起。像这样的联合策展在宁波这座正在勃兴的“博物馆之城”会越来越多,让人们在家门口就看到远道而来的他国文物,感受文明的碰撞。遇到这类展览,“中外关系史研究”这门课也应当及时将其融入教学。

  重视“受教”体验强化实地考察

  博物馆通过展示与中外关系相关的文物、文献、艺术品等,为学习者提供了直接观察历史证据的机会,使得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可感。特别是由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这些藏品的文化底蕴提供了一种鲜活生动的表达形式,极大地增强了育人效果。比如,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技术手段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相较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这些新媒体、新形式的广泛运用,激活了古老文物的时代生命。“中外关系史研究”课程应当分析新形势下学生的所思、所需,为“受教者”精准画像,积极将上述新兴的博物馆资源融入教学,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和研究兴趣。

  宁波众多的海丝文化遗址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历史教材,能够让学习者亲身体验到历史的真实感。比如,在讲授唐宋时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交往一节时,可以去探访波斯巷遗址和月湖之畔的古清真寺,前者是北宋时期波斯商人在宁波的聚居之地,后者则是唐代伊斯兰教入华的重要遗迹。又如,关于中日文化交流史一节,便可去天童寺探访,在宋元时期,该寺是求法日僧前往朝拜的重要道场,他们把在此学到的禅法以及文学、艺术、建筑等带回日本,对日本佛教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天童寺甚至被日本曹洞宗奉为祖庭。还如,在介绍近代的西风东渐和新式教育建立一节时,就可以赴江北岸老外滩、英国领事馆旧址、浙海关旧址、宁波教育博物馆(甬江女子中学旧址)等地进行参观学习。

  实践教学协同育人

  建立人员互动机制,可以根据“中外关系史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邀请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走进高校课堂举办讲座,或者在博物馆内开展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专业解读和深度学习的机会。建立理论+实践机制。聘请博物馆资深专家担任研究生实践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将文献研读与现场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实地参与博物馆的藏品整理、展陈设计、文物保护实验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熟悉了课程内容,又实践了方法,还掌握了博物馆仪器设备的使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式探研,结合中外关系史研究当中的一些重要议题,积极参加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从而深化其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十四五”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OBE教育理念下《中外关系史研究》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最终成果)

  (作者分别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宁波市重点文化研究基地浙东学术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宁波大学博物馆专业硕士点研究生)

编辑: 袁明淙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