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宁波新论

竺巧云:用好浙东红色资源助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4-06-12 08:48:34稿源:宁波日报

  竺巧云

  浙东地区所包含的党政机关会议旧址、海防遗址、战斗遗址、名人故居和历史陵园等历史印记,是弘扬红色文化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浙东红色资源承载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东军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部波澜壮阔、艰苦奋斗、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奋斗史和英雄史,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与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立德树人与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财富和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浙东红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对于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红色思政育人体系,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分层分类的红色思政课程体系

  依托浙东红色资源,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建立目标一体、螺旋上升、彰显地域特色的红色课程体系,打造分层分类、内容精准、铸魂育人的地方红色精品教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

  一是小学阶段注重浙东红色人物的叙事教育,加强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启蒙朴素的道德情感和政治思想,逐步树立人生志向。二是中学阶段注重讲述浙东地区党的整体奋斗历程、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学生的思想锤炼与精神升华,提升政治素养,增进政治认同。三是大学阶段注重问题导向,以思政课群为载体,通过浙东红色文化的理论性、专题性、实践性学习,深刻认识“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实现学生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的内在体认。

  二、培育立体式的红色思政育人队伍

  利用浙东红色资源铸魂育人,须建立思政育人“大师资”,培育一支政治站位高、热心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专兼职红色思政育人队伍。

  一是建立红色师资数据库。打造由英雄人物、劳动模范、退休老兵等社会先进模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等组成的梯队师资队伍,实现队伍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二是建立常态长效的师资培育工作机制。发挥高校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帮传带作用,组建大中小学红色文化研究和教学实践团队,通过学校、教研室、教师间结对的方式,实施周期性、常态化的集体备课、集中培训、教学展示与跟踪培养,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研学实践等活动,通畅线上线下交流渠道,提升思政育人队伍的理论涵养和教学技能。三是共建骨干引领、协同行动的红色文化研修共同体。通过跨地区、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之间的教师智慧共享,实时更新思想教育学科研究热点和前沿信息,聚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痛点与难点,增强高校理论研究与中小学思政育人实践指导间的耦合度,实现地区间、学段间人才和资源的有序重组、互补增值和优化整合。

  三、构建圈层式的红色思政育人“大课堂”

  红色思政育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过程,须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发展规律,构建课程学习、实践体验、数智交互的圈层式的红色思政育人“大课堂”。

  一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圈。依托浙东红色资源,将数据资料、图片影集等素材融入思政课程,丰富教学内容,以探究式、对话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育人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二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协同圈。以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纪念日和重要人物诞辰日为契机,采取红色经典诵读、故事分享、红歌比赛、知识竞赛、微视频制作、舞台剧等形式,在感悟、演绎与创作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百年党史与浙东红色精神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三是以实践教学为支撑圈。以浙东红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精品线、历史遗址等为现场课堂,打造行走的红色研学课堂,在直观感受、深度活动参与、红色调研、口述史研究和理论宣讲等分层分类的实践中学深悟透,成为红色文化的坚定传播者和弘扬者。四是以数字化课堂为能量圈。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红色文化教育,采用实景学习、全息3D投影、VR等高科技方式,构建跨地域、跨时空的传播体系,加强学生多时空并存的现场体验感,增强红色思政教育工作的鲜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四、建设“四链”协同的红色思政生态圈

  推动大中小学红色思政育人一体化,须解决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校地政资源的有机整合,构建“四链”协同的红色思政生态圈。

  一是以“问题需求链”为导向,实现目标的精准定位。通过课堂调查、问卷调研和访谈,实时采集、梳理与动态更新各学段学生对红色思政教育的需求,实现红色思政育人的精准性。二是拓展“资源供给链”,实现资源的精准供给。打通区域与校际壁垒,建设覆盖大中小学区域的红色思政云平台,构建融媒体红色思政课资源体系,推动大中小学红色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延伸“实践空间链”,实现空间的精准控制。梳理域内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状况,设计浙东地区红色文化精品线路,做优研学红色旅行,推动各学段分层分类地实施实践课程,实现红色思政育人的系统化与可视化。四是完善“驱动运行链”,实现措施的精准实施。依托大中小学联盟共同体模式,建立校地政、校馆院红村等多方联动的多种共同体。同时探索“党建+”“团学+”结对共建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红色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促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高质量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思政育人体系。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市红色文化研究基地)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