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晓:扛起唱好“双城记”使命担当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编者按
4月11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宁波工作,为宁波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把脉指路,要求宁波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树立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雄心壮志,勇当引领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排头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力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领跑者。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宁波工作,传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开创的好作风,提出的要求贯彻“八八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对浙江的殷切期望。宁波要拉高标杆,全面落实省委常委会精神,担当起服务全省和全国发展的使命。
傅 晓
坚持科技引领,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宁波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理应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做示范,做表率。
一是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力争取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早日建成,吸引世界顶级人才,补上高等教育的短板。瞄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提升宁波大学办学水平,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作用,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样板。办好职业技术院校,改善宁波人才结构,努力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二是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加快建设甬江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材料所和国科大材料学院建设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形成有利于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推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在宁波设立研发机构,推动已经引进的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创新机制。以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为基础,建设全球创新研究院,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共同发力的创新综合体,促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协同。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未来产业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充分发挥高新区、开发区的引领作用。明确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向高新区转型,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甬江科创区建设,打造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升级版。创新高新区、开发区的体制机制,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为主要导向,建设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专业园区。
发挥港口优势,推动两区协同,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港口是宁波最宝贵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外部环境越复杂,越是要扩大开放。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是迫切,越是要扩大开放。
一是完善现代化集疏运网络和信息系统,扩大港口的辐射能力。发挥港口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努力提升中转功能。开辟集装箱专用通道,提升集装箱运输效率。建设港口综合大数据系统,为港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海港、空港、陆港结合,建设立体化的交通枢纽。二是推进贸易、航运、物流、金融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港口服务产业链。以现代化进出口贸易为龙头,带动物流、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努力锻造硬核力量。引进培育国际贸易龙头企业,提升口岸进出口水平。把大宗商品交易和新消费品国际配送结合起来,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合起来,适应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引进航运物流龙头企业,提升港口物流和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推进金融创新,为现代港口服务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三是以自贸试验区和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引领,努力探索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规则,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探索不同的监管制度,对原产地等规则适用出台详细可操作的规定。健全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规则体系,推进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探索扶持新业态发展的制度规则。依托浙江数字经济发达的优势,率先研究指定跨境数据确权管理办法,率先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的制度规则。用足用活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用足用活负面清单,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大力推进金融业开放和创新,探索金融服务自贸试验区和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制度。四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府增值服务。按照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区域。简化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高效率服务。按照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打破行政壁垒,完善市场规则,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提高城市能级,促进港城融合,推进城市品质大提升
一是坚持高端规划引领。抓住全域国土空间整治的大好机遇,对标一流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完善提升城市规划。强化城市的产业内涵、科技内涵、文化内涵,把产业科技、文化发展落实到空间上。打破行政区的界限,明确各个区(县、市)主要功能,建设和滨海大都市发展融为一体的特色功能区。坚持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环保、网络设施统筹谋划,特别注重港口和各个功能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市)的连接。着眼宁波都市圈的发展,打造一小时交通圈,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坚持规划协同、产业布局协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协同、公共服务协同,加快推进港城融合发展。二是努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大力引进国内国际高水平的投资咨询、法律服务、工业设计等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落实医学高峰计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研究高端人才和青年科创人才需求,提升人才服务能力。三是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充分挖掘特色优势文化的底蕴,在场景打造、展示体验、转化发展上狠下功夫,建设文化地标和文化标识,让海洋文化、阳明文化、商帮文化、藏书文化等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大力提炼和弘扬开放创业创新的当代文化,以及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红色文化,提炼宁波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人文经济发展样板城市,努力提升城市人文素养。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标志区域,在中心城区和各区(县、市)建设文化街区、文化名镇名村,串珠成链,整体提升宁波文化形象。探索翠屏山中央公园、百里三江文化长廊的规划建设新模式,用重大平台和载体带动都市文化发展。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建设品质文化空间,布局专业文化创意产业。四是推动城市绿色化转型。做好城市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改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充分运用宁波丰富的山、海、江、湖、河、岛等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功能区,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五是大力推进智能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集预测、决策、监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脑,降低政务成本、提升行政效率,服务企业投资决策,方便居民工作生活。加快未来社区建设,建设智慧宜居社区。
注重均衡发展,坚持共富先行,建设和美幸福新家园
共同富裕先行是党中央寄予浙江的殷切期望,是省党代会做出的重大决策,宁波要率先探路,走在前列。
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城带乡、联企助村,深化实施“千万工程”,全面改善乡村面貌。立足乡村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把乡村振兴建立在产业发展的牢固基础上。大力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村尽快融入大都市发展圈。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发挥经济强区、强市的带动作用。鄞州、北仑、慈溪等经济强区(市)要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不但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挑大梁、做贡献,在共同富裕中也要挑大梁、做贡献。在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和相对落后区(县、市)共同谋划,做到共同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奉化、宁海、象山发展。奉化要加快产业提升和功能提升,尽快融入都市核心区发展。宁海要以南湾新区的谋划和建设为龙头,改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努力增量提质。象山要抓住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机遇,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平台,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狠抓政策落地,着力解决市场准入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在创新中实现升级。五是做好“一老一小”保障服务工作。坚持老年友好型社会和儿童友好型社会共同建设,改善养老、托幼设施,培养养老、托幼专业服务队伍。
落实国家战略,更宽视野谋划,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域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设,抓紧完成沪甬跨海通道前期工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好空间上的融合。以产业和科技协同发展为抓手,借助上海等先进城市的优势科技资源,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打造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沪浙合作发展区建设,打造非毗邻区域合作发展的标杆。鼓励各区(县、市)和上海各区的合作,建设双向飞地,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搭建智慧医疗平台,实现高端医疗资源共享。推进长三角区域产业准入、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基层治理的标准、政策的制定,逐步实现政策和标准协同。二是深入落实杭甬“双城记”发展战略。唱好杭甬“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做好错位+协同的文章,把宁波的制造业优势和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坚持陆海协同、南岸北岸协同,引领环杭州湾科创圈建设。规划杭甬黄金文化旅游线,促进两地文旅一体化发展。三是推进甬台、甬绍、甬舟一体化发展。以百里运河文化传承发展区建设为突破口,在人文经济发展方面深度合作,推动甬绍一体化发展。以海洋经济和自贸区合作为先导,推进宁波和舟山合作,建设海洋高端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三门湾合作开发为抓手,立足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加快推进宁波、台州一体化发展。四是积极支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按照国家确定的对口支援和帮扶计划,推进宁波和大凉山、黄冈、蚌埠、库车等地的合作,注重优势互补,强化造血功能,推动对口支援地区巩固小康成果,走上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全面落实省委常委会精神关键在人,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按照省委要求,组织领导一体深化、政策规划一体集成、破解难题一体发力、落实落地一体推进,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引领全省的技能型社会,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
【作者为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党组书记、主席(院长)】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