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健:不怕事多,就怕多事
徐 健
偶访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的长寿寺,随处可见墙上挂着的书法作品,多带禅意,充满智慧,给人启悟。其中有一幅写的是,“不怕事多,就怕多事”。看了不禁莞尔,并引发笔者思考。
“事多”与“多事”,不只是字序不同,更是含义迥异。
人生在世,免不了做事。事多,意味着忙。忙,是现代人的常态。面对繁杂的事务,如何有效应对,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
不怕事多,就是指遇到事情不推卸,面对问题不回避,敢于迎难而上,这是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就体现在做事上,事情做得越多,成就往往也越大。养尊处优、优哉游哉,或遇到事情就退缩回避,甚或选择躺平,则必然一事无成。
当然,在做事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善于集中精力,保持专注,做好自己该做之事,切勿“多事”。“事多”不可怕,怕的是“多事”。
“多事”,常指节外生枝、没事找事。现实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习惯于自作多情、好出风头,把本不该做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有的习惯于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或纠缠于细枝末节,平添忙乱,影响效率。
“多事”,是对正常做事的影响和干扰,是一种无端的内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有些人眼界不宽、境界不高,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在于处理事情的能力有限,思路不清、方法不当。
处理好“事多”与“多事”间的关系,需要智慧。在当前事多且繁的情况下,要很好应对,确保做事的有序和有效,必须避免“多事”。只有不“多事”,才能多做事、做好事。
避免“多事”,就要提升格局,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好的心态,防止心浮气躁、没事找事、为忙而忙,反对为吸引眼球、找存在感而瞎折腾。要增强边界意识,善于在职责范围内做事,学会按规矩办事,少一些随心所欲、自以为是,更不可擅自越权、越俎代庖。同时要加强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抓大放小,学会做减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为了更好地做事,除了自身需避免“多事”的同时,还要提防和远离身边的“多事”之人。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好八卦,好管闲事,以打听、传播小道消息为乐;有的好发议论,自己不干事,却喜欢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有的好搬弄是非,甚至暗中诋毁、造谣中伤,唯恐天下不乱。因为类似“多事”者的存在,以致在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了干事创业的氛围,让干事者深感失望和无奈。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怕事多,就怕多事”,是干事者的一种心声。我们的社会理当采取一些措施,形成一种风气,让“多事”者少一些自由发挥和“逞能”的空间,尽力排除那些不怀好意者的恶性干扰,让干事的环境变得更好。在学会尽可能远离此类人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要从我做起,本分为人,踏实做事,专注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避免成为一个他人眼中的“多事”之人。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