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胡建新:屋漏·知漏·止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4/03/18 09:16稿源:宁波日报

  胡建新

  有句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古语,叫做“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此语出自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的代表作《论衡》,原文为:“屋漏在上,知者在下。漏大,下见之著;漏小,下见之微”,既形象生动,又深刻隽永。

  在《论衡》中,王充还有一段论及“屋漏”的文字,亦为人们所熟知,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堪称对“屋漏在上,知者在下”的进一步发挥和深入阐释。

  房屋的漏洞出在上面,但能及时发现漏洞,并体察到屋漏之苦的,却是下面的居住者——这个十分普通的生活常识,为当下的我们道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领导机关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就应当眼睛向下,大兴调查研究,厉行问计于民,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尽力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

  事实表明,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由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由基层工作欠缺或失误导致的,也有的是由上级机关决策、举措不当带来的。倘若领导机关高高在上,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问题,就很难发现基层的问题和群众的难题。只有深入基层,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和无障碍交流,才能广泛了解民意,发现各种问题,作出正确决策。

  生活常识还告诉我们,虽然“屋漏在上、知之在下”,但要止住屋漏,待在下面往往是很难操作且难以见效的,故而必须回到上面去——在屋顶临瞰全貌、统揽全局,同时洞幽烛微、精修细葺,才能检饬整个屋面,堵上所有漏洞。

  就现实而论,领导机关要想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充分吸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和考量相关决策、要求和措施是否合情合理,善于从政策制定与工作落实的差距中发现漏洞,从领导意志与群众意愿的差异中洞悉问题,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举措,从顶层和源头上堵住和防止各种漏洞。这也恰恰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眼睛向下,刀刃向内”的真谛所在。

  无论是发现漏洞还是修复漏洞,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下真功夫、细功夫、硬功夫。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不细致、不尽心,常常询问不少、收获不多,调查不少、研究不多,收集意见不少、转化成果不多,不是没有了解真情实况,就是没有掌握真知灼见。领导机关到基层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接近群众、掌握实情,寻根探底、对症问药,故而调查研究一定要深入实际、讲求实效,既要善于调查,又要精于研究;既要注重自身姿态状态,又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甄别,又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提炼。唯其如此,才能洞悉和掌握各种真实情况和实际问题,在及时“知漏”的基础上有效“止漏”。

  基层干部和群众,长期处于民生、经济、社会的第一线,经常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在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实践中摸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作为领导机关,应当深入下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多交流、多交心,向他们多学习、多请教,以亲民恤民为民的模范行动,去赢得群众的信任与信赖,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变成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规定的重要依据、符合国情民情的正确决策、实施科学治理的源头活水。

  总之,对于“屋漏”,“知之”与“止之”一样重要。“知之”是前提,“止之”是目的,两者统一于上下密切联系、知行高度融合的实践之中。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饱含着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深刻内蕴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严格要求,只有苦心求索、躬身笃行,才能取得成效。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