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明:治理体系的简约化改革
韩志明
中国自古就有微言大义的文化精神,也有约法省刑的法制传统,更有无为而治的政治传统,其中都蕴涵了简约治理的精神。简约主义的思想实际上是传统无为而治思想的精神传承,表达了规模约束下的治理策略,是具有本土性价值的治国理政思想。
相关研究大多以基层治理为场域,从两种相互关联的途径阐释了简约主义:一是从国家治理的宏观结构上探讨如何减轻国家治理的负荷,具体涉及到压缩国家的职权范围、缩减政府的宏观规模以及理顺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二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基层治理应该如何落实简约主义,包括引入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以非正式官员化解管理和服务的压力等。
简约主义治理的精神元素是非常丰富的:一是简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打造简洁高效的治理体系,减轻国家治理的负荷;二是克制,保持对公共权力的克制,承认国家权力的边界和限度,避免权力的膨胀及其恶性后果;三是包容,给其他社会主体更多的空间、资源和力量,激发社会主体自我管理的潜能,实现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四是自信,相信简约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治理来自于适度的治理,适度的治理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的目标。
简约主义的前提正是规模治理及其难题。正是有了规模化的社会事实,存在规模治理的负担,出现了规模因素引发的各种问题,才需要简约治理来给予矫正。“复杂的现代国家结构需要简约的治理机制”,越是面对复杂的现实,越是需要删繁就简,采用简单直接的方法,实施适度而简便的治理。虽然简约与庞杂是相对立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很难给出明确的界线。庞杂治理与简约治理的辩证性关系,呈现了大国治理中的规模变量及其紧张性问题,表明了规模难题的不可避免性以及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正是规模治理及其困境引起的质疑和反思,酝酿了建构精简高效的治理体系的要求,也实质性地推动了治理体系的简约化改革。诸如市场化改革、社会化改革、“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网通办改革等,都是简约主义治理主张的具体实践,促进了政府管理和服务、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以及民众办事等多方面的简约性。(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