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徐健:“共情伤害”与“钝感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3/02/28 09:18稿源:宁波日报

  徐健    

  如今,信息资源及其获取方式极为丰富,使得各种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抵达眼前,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外在信息影响人的情绪和状态。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和重大突发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由于长期持续关注灾难或负面信息,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会伤害自身心理健康,引发抑郁、焦虑、愤怒情绪甚至精神崩溃。这种情况,心理学上称之为“共情伤害”。

  “共情伤害”现象值得关注。疫情期间,一些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大量负面和煽情的信息过于关注,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以至整天处于紧张、疑虑、担忧、恐惧之中,情绪低落,惶惑不安,在不知不觉中,中了“共情伤害”的招。

  如何面对和处理各种各样真假难辨的信息,避免被负面信息所绑架而出现“共情伤害”现象?笔者想起另一个词——“钝感力”。

  “钝感力”,源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作者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影响,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他看来,“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现代人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敏感,关心外面发生的大情小事,在意他人的评价议论。而拥有“钝感力”的人,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定力和耐力,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

  “钝感力”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在对待和处理各种信息时,同样需要这种能力和力量,其核心要义,是对各种信息应避免过分敏感。

  当今网络世界五花八门,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其中不乏以偏概全、以讹传讹甚至故弄玄虚、相互矛盾者。面对信息乱象,我们不妨“迟钝”一点、“愚笨”一点,不要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不要急于下结论或对号入座,不要轻易被他人意见所左右,尤其是对那些负面信息,不妨看过算数,“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身处信息时代,需要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多一些钝感。有许多人过度相信和依赖网络,希望从中获取知识和力量,使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近乎50%的内容是垃圾,无用甚至有害。沉湎其中,不仅浪费大量宝贵时间,有时还会影响情绪,损害健康。这也许正是有的知名专家学者一直坚持不用手机不上网的原因。

  适度远离,与扑朔迷离的信息世界保持一段距离,是明智之举。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除非与本职工作和个人兴趣爱好有关,一般保持适当关注即可。与其事事关心,成天关注那些并无多大价值的信息,不如把时间花在读书、运动、听音乐上,花在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从热闹与喧嚣中退出来,回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不仅不会造成与现实世界的疏离与脱节,反而能获得更大的自由,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愉悦、丰富多彩。

编辑: 郑晓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