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真“身受”才有真“感同”
吴启钱
前不久,一位白金卡旅客夜晚路过海航控股北京基地,看到一个女乘务员穿着夏装,蹲在路边等车,冻得瑟瑟发抖。这位旅客拍照片发给海航集团主要领导,建议能否想点办法,给员工遮风避雨。该领导回复“马上”并批给下属,要求“各位设身处地想想,立即解决问题”。
一个星期过去,其他航司乘务员都换上冬装了,海航乘务员依然衣着单薄。于是,10月16日晚,海航控股党委一、二把手率班子成员从海口飞往北京,在气温接近0℃的深夜,让这批穿着夏装的干部站在室外,实地感受北京的寒夜。
小题大做吗?领导站立一排,深夜在街头体验冷风,确实是件小事,但有“大做”的道理。在涉及管理问题、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上,真“身受”才有真“感同”。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经验,都是亲身经历所积累。一个人的成长或成熟,就是一个从不断“身受”到不断“感同”的过程,逐步形成稳定的“三观”。
“身受”多的人,或者说经历复杂、阅历丰富的人,能够看他人之眼所看,听他人之耳所听,感他人之心所感,其“感同”就容易获得共鸣,其共情能力就比较强。从事文艺创作、时评写作等创造性工作的人,观察力和想象力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身受”的体验。杜甫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与他身受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悲苦完全有关。
所谓共情能力,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它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我们的干部,总是被教育或被要求,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最大限度地理解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教育学家建议,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在面对老人时,社会学家也建议,无论是家庭子女还是敬老院工作人员,都要想到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
但这样的换位思考有多大作用,值得怀疑,因为没有真的“身受”,不会有真正的“感同”。很多时候,以这样的“感同”去处理事情,要么是形式主义走过场,要么是隔靴搔痒问题依旧。
海航高层领导要求下属“设身处地,立即解决”,但在“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各级官僚因缺乏身受而无法感同,仍然层层交办,结果是层层没办,一周时间都解决不了乘务员换装的问题。
在面对孩子和老人的问题上,教师或家长与孩子换位思考容易,而子女或敬老院工作人员与老人换位思考就很难,每一个教师和家长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孩子的问题自己都“身受”过,而子女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毕竟没有“老过”,换位而不到位,就不奇怪了。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复杂多样,动不动就要换位思考,正常工作就难以推进,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转。在现有条件下,解决这个矛盾,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面对群众的岗位或面临矛盾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尽可能多提拔使用那些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而不能光就年龄或学历划线。
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都是同样的道理,不妨参考借鉴。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