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不断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市就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等,提出了诸多有效对策和创新举措。本期“青年理论工作者沙龙”专栏组织刊发了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市张新光名师工作室、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三位教师的理论文章,就此进行学习探讨。
切实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张新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塑造灵魂的重任,切实发挥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对于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引导青年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只有认识的高度,才有工作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认识站位高,立意深。强调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把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上来看待。思政课教师是确保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捍卫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路者,也是打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者。思政课教师肩负立德树人使命和责任。这一点,全社会一定要有高度的统一认识。反对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无用论”等错误认识,加快“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重视思政课、重视思政课教师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增强信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不掩盖和否认其阶级性,旗帜鲜明地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思政课教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根本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自己不信何以信服学生?信仰坚定是前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成就,为思政课教师坚定信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党中央高频率地强调和支持思政课建设,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思政课教师没有理由不讲好思政课。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更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讲好中国好故事,唱好中国好声音。
三、外引内培,壮大队伍
办好思政课,师资是关键。一方面,办好思政课要有一定数量保证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配强思政课教师列入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和攻坚任务清单,加快落实高校按规定比例配齐专任教师目标任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更优厚的待遇吸引思政课高层次人才;通过大学科、跨学科建设,加强思政课专任教师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培育思政课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思政课教师肩负铸魂育人的担当和使命,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精准施策,务实推进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宁波工程学院以大思政格局,综合施策,系统推进“三个融合”。着力推进课程融合,开设“工程伦理”等融合性课程,实现专业与思政的融合;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一二三课堂融合,做到全方位思政育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力推专题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着力推进队伍融合,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职融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经过数年探索实践,基本形成了“融合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作者为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首批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
以“大思政”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郑 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系统思维指导并建构起体系化的高校“大思政”格局。“大思政”工作格局就是要按照“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系统规划,融合创新,协同发力,制度保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能。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在教师队伍融合创新、综合素养提升、制度保障等各环节各方面做好做实。
一是融合创新、协同发力,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着力打造五支队伍,壮大思政课队伍。一是专任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是思政育人的主体力量,高校要通过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主体队伍。二是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这是思政课的重要力量,他们直接与学生融合,可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学校管理者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学校的校长、书记,以及各个中层管理者,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等重要场合的承担思政教学任务,营造学校思政教育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熏陶。四是其他课程教师队伍。通过课程思政,承担育人功能。五是社会队伍。这支队伍包括一些行政领导、党员、老干部、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等。他们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用好这五支队伍,组建思政课教师协同队伍,并探索搭建人才队伍立交桥,实现主体队伍与协同队伍的双向支撑。
二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
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一是落实“四项计划”。通过专题理论轮训计划、示范培训培养计划、项目资助计划、宣传推广计划等途径和措施,结合宁波“名师工作室计划”和“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努力培养造就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思政课名师、教学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二是搭建实践平台。打造一批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宁波的红色文化、商帮文化、院士文化、海防文化等资源,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另一方面政府牵线,为教师进工厂、进企业、进园区等挂职锻炼提供方便。三是拓展研究平台。市社科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及各高校积极开展思政专项课题研究,遴选一批重大研究课题,培育一批创新团队和中青年理论人才。四是构筑交流平台。通过培训、学术研讨会、公开课、课件比赛、教师论坛、集体备课、网络等形式,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发起成立校际“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平台”,充分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实时分享教育教学案例。建立高校与党校、社科院的机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育人联盟,跨校开放育人资源。
三是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稳定和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思政课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一是创新聘任机制。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教师聘任机制,实行空岗招聘和师资博士后相结合,完善试用准入机制。二是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分级分类下放管理权限,组建学术评价组织,根据聘期业绩回顾和岗位职责描述进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聘用等级晋升考核评价。三是健全流动退出机制。实行合理流动和转岗分流相结合,拓宽教师退出渠道和完善教师队伍退出保障体系。四是完善保障机制。高校要设立专项经费,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为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示范创优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
肖德龙
培育一批思政课教学名师成为弘扬理论自信的“领军者”,选树一批思政课骨干教师成为业务能力精湛的“领路人”,打造一批思政课教师示范金课成为育人水平高超的“领航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综合素质、坚定职业理想、奉献育人事业产生持久影响。示范引领,创先争优,是培育思政课教师队伍,办好思政课的重要途径。
一、“四项计划”育大家
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部提出通过“专题理论轮训计划、示范培训培养计划、项目资助计划和宣传推广计划”努力培养造就数十名国内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大家、数百名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数万名思政课教学骨干。我市落实思政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有举措。计划三年内重点培育10名教学名师和3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2018年,市教育工委首批评选了4名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和15位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培育思政课教学名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效带动全市思政课教师乐为、敢为、有为。
二、“名师工坊”塑名师
培育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浙江省教育厅深入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首批推出50家“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宁波市委教育工委突出名师引领,建立10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突出层次、彰显特色,通过“结对培养”“中心负责”“成果激励”等互动机制,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实现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共同保证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双重提升。以名师示范为引领、团队建设为目标,开展学科整合,构建学术团队,集中资源优势带领青年教师互学共进、共同发展,构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修平台,成为教师经验互鉴和成长进步的共享园。
三、“请进走出”强队伍
依托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平台,开展对口支援建设专项工作,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为教师发展、培育骨干打开视野、打通渠道、打造环境。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建设思政课教师研学研修基地,开展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知行新说”——百名兼职思政课导师进高校活动,构建了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各领域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等百余人组成的兼职思政课导师队伍,他们用“带有泥土芬芳的家常话”向广大群众讲述中国故事、宁波故事和身边故事。
四、“集体研学”助成长
全面开展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和集体备课,推动高校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三集三提”活动,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研能力和育人水平。由市教育局牵头的“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为思政课教师提高素质、拓展视野提供了学习平台。各高校开展的各类暑期集体备课会,重点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讨学习,为教师提供精细化、精准化、高水平的备课指导。让富有经验、学理深厚、成果丰硕的思政课老专家、老教师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深耕心灵真善美的精神沃土,扣好思政铸魂育人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凸显高校二级学院 内部治理的党建元素
周 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了要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而强化基层党组织二级学院的领导是高校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完善内部体制机制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内容。
2017年12月,根据浙江省教育工委的部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启动二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工商管理学院作为学院首批试点二级分院,积极探索在二级学院内部治理中凸显党的领导,为高职院校二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实施积累了经验,获得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二级学院四个专业全部入选2019年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公布的国家骨干专业。
一、坚持党总支集体决策,强化二级学院党的领导作用
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开展二级学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以来,书记作为二级学院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总支会议作为二级学院决策机构,有效强化了党的领导。总支书记统领二级学院教学、学生、人才引进、专业规划等整体事业规划,可以直接有效地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二级学院事业发展有机融合,使得二级学院的发展符合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注重党建标准化建设,理顺二级学院内部运行机制
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紧紧围绕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二级学院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促进党内组织生活正常化、经常化。结合试点工作同步理顺党组织与业务组织的关系,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完成了行政议事制度、学术委员会章程、“三重一大”事项具体议事流程等相关制度文件,明确了学院党总支委员会、学院行政会议、学院学术委员会、各类考核认定小组以及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责,从制度层面保障了试点工作开展。在前期制度和分工明确基础上严格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来执行相关制度的执行,遇到有争议的事项尽力争取全体统一意见,或者采取民主集中制投票解决。
三、打造党建特色品牌项目,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借助区位优势,打造院校和企业“院园融合”党建特色品牌项目,整合学院、行业企业资源,通过院园共融、党建共建、人才共育,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建立人员互聘组织体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园区董事长,园区总经理兼任二级学院党总支委员、副院长。建立交流研讨协调机制,设立院园融合协作工作小组,定期举行工作交流会,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形成常态化的工作协调机制。
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借助“院园融合”特色党建品牌项目之力,积极探索育人路径多元化,推进三教改革,共同推进学生成长成才,形成了“一坊二室三中心”的人才培养途径。一坊:海享跨境电商梦工坊。以党建为引领,“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学校主体”三方联动,实施“实践·创业·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二室:商务数据挖掘教授工作室,由党员教授牵头联合园区开展大数据挖掘及分析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精益物流企业特聘教授工作室,由园区企业家党员领头与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开展精益物流企业服务,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践指导。三中心: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实践场地和创业导师,协助完成国家物流资源库可持续建设和应用工作;新媒体文化创意中心,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新媒体运营项目的创新实践;商业职业素养提升训练中心,下设虚拟仿真社会环境(VBSE)训练基地和园区企业素养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在线模拟和企业真实环境相结合的职业素养训练。
五、强化党员党性意识,服务立德树人
实施全体党员示范岗“七个一”工程和“四行四强”主题教育,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即每位教师党员至少联系园区相关企业1家;教师党员和合作企业党员共同联系入党积极分子1名;每位教师党员每年至少与1位企业兼职教师对接;每位教师党员每年至少完成(或协助完成)重点校建设任务1项;每位党员联系“三困”生1名;每位党员联系学生寝室1个;每位党员每年至少上1次党课。开展从党建、学工到专业层面的二级学院“四行、四强”主题教育行动,促进了教学与党建、团建的充分融合。“四行”即:学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爱一行;“四强”即:强技能,强素质,强意志,强体魄。发动校内和校外、党建和教学、教师和学生,开展各个系列的讲座、实践、演讲、竞赛等各类活动。
(作者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