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体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加强新闻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最近,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联系新闻界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遵守职业道德,始终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一、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的职责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与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新闻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毛主席曾经说过:“无产阶级的新闻政策和资产阶级的新闻政策,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有阶级性、党派性。资产阶级报纸只登对他们有利的东西,不登对他们不利的东西。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报纸不登对我们有害的东西,这都是阶级利益关系,是普遍规律。”这一论述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与“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一致的。
舆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产物。它一经形成与传播,就能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新闻媒介与舆论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认为,报刊活动的目的是“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并提出了报纸是“人民的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强杠杆”。新闻媒介由于具有渗透力和覆盖面,往往是社会思想舆论的放大器,是公众情绪行为的催化剂。新闻舆论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实践证明,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激发群众的革命精神,起到团结人民、树立正气、推进工作的作用;相反,新闻舆论若出现误导,就会混淆视听、涣散人心,为社会上一些不良情绪推波助澜,甚至危及安定团结。所以,新闻引导舆论,实质上是新闻作为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产生的反作用。
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是不能割裂的。舆论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在型舆论,另一种是自为型舆论。所谓自在型舆论,是群众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口头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雏型,具有公开性、流变性、广泛性、可塑性、差异性等特征。它既是生动的,又是粗糙的;既是真实的,又是模糊的,有时还带着某种偏激与盲目,缺少理性思考;自为型舆论,则是一种比较成熟、稳固、明晰的意识形态,是自在型舆论经过理性升华后的集纳,具有科学性与规律性。它大多表现为政党或领导集团通过集中群众正确意见而提出的主张。引导自在型舆论,传播自为型舆论,对社会上的负面舆论进行制约,是新闻舆论机关的职责。社会主义新闻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传播正确舆论。对损害改革开放、动摇四项基本原则的舆论,对干扰、影响安定团结的舆论,对诱发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舆论,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分析。有的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地进行疏导,有的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揭露、批判,帮助人们明辨是非。
二、引导舆论上,要高标准、严要求
摆在新闻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克服引导舆论的一般化、表面化、浅层次的弊端;讲究引导舆论的指导性,扩大引导舆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舆论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导向不出问题,不给实际工作添乱,就算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舆论宣传固然不能出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一般地说,不出问题容易做到,但引导得力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就比较难了。
在引导舆论上,无论从党报、广播、电视台所肩负的重任,还是从发挥党报(台)的优势,把其它新闻传媒的发展和竞争作为进一步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推动来看,都要求我们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等方面“高出一筹”。怎样“高出一筹”,这是每个党报总编辑、广播、电视台长和新闻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首先,要在增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上“高出一筹”。不能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简单成照搬某些条文、领导讲话或政策法规,而是要把这些精神和思想体现到各个环节,融汇到稿件中去;要从大局的高度,研究形势任务,研究报道思想,制定报道意见;从大局的高度,掌握报道重点,组织版面、时段分工;从大局的高度,把握宣传口径,坚持正确引导方向。
其次,应在积极、全面、真实地反映时代主流,弘扬时代精神上“高出一筹”。要及时反映改革和建设第一线的信息,积极发掘、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善于通过典型宣传,树立榜样,激励广大群众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热情和干劲。
再次,应成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要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维护好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面对金融危机,要善于正确、平稳地去解读、判断、认识实际情况。在深化改革方面,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能跟“风”走,也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接触社会热点、难点,搞好引导,在维护稳定方面,充分发挥“思想中心”的作用。
最后,在办报(台)质量上也要比其他媒体“高出一筹”。面对竞争,无论是内容形式、内部管理、队伍素质上都要狠下功夫。在办好正报(台)的同时,还要办好周末和星期天版(节目)。要按照党的宗旨,牢牢把握住这些版面、节目的导向,格调和品位。
三、舆论引导要有可读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现在,我们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大变革时代。群众一方面拥护改革,但另一方面又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缺乏足够的精神准备,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另外,改革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一些深层的矛盾,尤其是原有的利益格局。当改革付诸实施时,常会引起始料不及的麻烦,如认识上的分歧,利益上的参差,心理上的不平衡等。这些复杂情况,要求我们摸准群众的思想脉博,作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解答,增强可读性,使新闻舆论真正发挥释疑解惑、明事悟理的作用;同时,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媒体领导要始终牢记,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都富裕起来。凡是让大家都富裕起来的文章、画面、声音,群众都最喜欢读、喜欢看、喜欢听。
舆论引导一定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不坚持这一原则,就不能做到“两个为主”,就不可能心甘情愿去正面宣传。可能会出现个别记者看到个别现象就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如看到某些干部作风不正,有以权谋私等现象,就以为干部队伍都这样,对宣传的好干部不理解、不相信。在组织引导热点新闻时,要努力做到:一是,热点新闻并非全是问题新闻。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有推广探索意义的,要认真挖掘;二是,热点新闻必须是读者或企业关注的、领导和政府部门也重视的。报道的动机在于改进工作,提出的建议有可操作性,效果也要好;三是,热点新闻必须是记者深入调查研究采写的。对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敏感”问题,坚决不去炒作。对稿件中的某些以偏慨全的观点或过激词语,总编辑(台长)要认真审改,不让热点新闻产生负效应。
四、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是今年工作的中心。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国经济走出困境,重振雄风。也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深化改革,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扬民主,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全社会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和支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也只有这样,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前提下,保持生态平衡。这样的和谐社会是前所未有的,关系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所向往并为之奋斗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有力的战略方针。发展要依靠人,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要求的。而“以人为本”,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要说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牢记这个第一责任,在报道上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首先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各条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果,同时要宣传好企事业单位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给广大职工带来利益的各种措施和办法。
总之,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并以此为指导,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继续深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解决新闻界存在问题,还是提高整个新闻队伍的素质,目的都是为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者为市记协主席)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催化剂 报纸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