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一个岁末隆冬的寅时,陈寅出生在浙东马鞍山下的 一个小村,其父亲为他取个乳名----寅儿。 当时父亲是一位小学美术教员,母亲也是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妇女,在这样一个环境的薰陶下,他从小喜欢写字、绘画。还未上小学,就满满写了几十本《描红本》。祖母喜欢剪纸,逢年过节门笺、窗花、床边均有她的手艺,小寅儿在一旁总看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拿起小银剪模仿着剪纸。读到小学三年级时,村子里十几户人家的新年剪纸几乎都出自他的手了,大叔、婶婶们都赞不绝口,就连村长也总翘起大姆指夸赞:“咱们村子出了个剪纸小秀才”。 那一年夏天,一位姓周的班主任,从上海捎来一套高级绘画铅笔和一本速写簿送给他,这下可乐坏了年幼的画童,为了不影响上学读书,他每天蒙蒙亮就坐在荷花盛开、绿叶滴翠的荷池边写生;放学后经常帮老农大伯放牛牧羊,一画就是几个小时;他跟着牧鹅大嫂在水草地画鹅,天已夜幕降临,他还全神贯注;平时就连故乡老家墙上的木莲藤也成了他速写簿上的特色作品。他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什么都画,两年过去了,这一本200页的簿子上都留下了他稚嫩的笔迹。后来,这样的速写他整整画完了12本,里面林林总总的“记录”,为他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他一谈起这些,总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欣慰感。 到了初中时期,他在一次全县中学生的毛笔字比赛中,得了初中段第一名,老校长把他的作品和奖状拍成黑白照片,存入了学校的档案。那时,他的美术作品虽还在临摹阶段,可已远远超过了比他高几年级的同学们。学校的黑板报、墙报是他的用武之地,他成了全校美术兴趣小组的组长。当时学生学习少年英雄刘文学、张高谦的形象,他的画是那么的生动逼真,挂在教室里已经成了不是教材的教材。另外,几乎所有老师如需讲课用挂图,都会叫他画,什么“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八仙过海”等等。而他既不影响自己的学业又把额外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初中时期他三次得到校方的嘉奖,还成了学校的学生会分管学习的副会长。 正当他少年得志,意气奋发的金色岁月,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了,他不得不辍学回到了出生地----浙东马鞍山下的一个叫东陈的小村当知青。当时他的祖母已过世,父母又不在身边,他没有被艰苦的岁月摧跨,也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他在生产队里什么活都干,牧牛、放鸭、挑砖、拉船牵,甚至在寒冬腊月中为村民打更;同时他什么都画,一本速写本从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一次在画大黄牛拉水车时,险些被戴着眼罩的黄牛踩伤脚趾。他为生产队的鱼塘画了禁钓牌,牌上一条翘尾鲤鱼栩栩如生,犹如跃出水面;为村粮仓画了五谷丰登宣传画,累累硕果是那样的饱满金灿;为道路边画交通示意牌,红绿线条是那样的醒目、流畅……。在三年的知青生涯中他因邀还为当时镇、乡、企业单位绘了100余幅大型伟人油画和木刻像。年少的他竟一人挑起镇骆、慈骆、甬骆三条公路交结处的一座高达13公尺的三面型伟人油画的重任,历时三个月才全面完成。当拆去为绘画而搭建的毛竹脚手架时,他在众人的称赞声中,被镇照相店的一位老摄影师拉到伟人油画像下,拿着画笔,照了人生第一张快意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当地出了名。70年12月海军北海舰队青岛某部招收艺术特种兵,他被招兵的郑干事看中了。临行前的那个夜晚,他走出静静的村庄,坐在田埂上,凝望着朦胧月色下的马鞍山,他的内心着实难以古静,他希望自己能骑上骏马,去部队红色疆场上挥鞭驰骋…… 部队的条件与生产队是不能相比的,他没有让优越的条件所宠坏,而是像海棉一样吸收知识。他在军舰上体验生活时,当过轮机兵、高炮运弹手、指挥仪操作员、电影放映组长等,他也曾得到海军中颇有名气的现代油画家蔡景楷、高山、高泉等专业创作员的指导。六年多的军旅生活中,他给部队画了30余幅大型宣传画、50余套电影幻灯片,另有100余幅油画、剪纸、速写等作品,发表于军队报刊上,为当地部队争得了荣誉。他年年被《人民海军》报评为优秀美术通讯员,北海舰队每年举办的美术展览也少不了他的作品,曾8次入选并获奖…… 回到地方上工作后,前十年时间是在外经委负责出口特艺和政宣工作,以后一直在当地一家侨报社当主编。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中,尽管行政事务繁忙,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油彩与刀笔。一迈入他十分俭朴的家,墙上、桌上、橱内满眼均是剪纸作品,小至课本式样,大至门窗尺寸,由于地方不畅,就连儿子的卧室也挂满了他剪纸作品,住宅像一个小型剪纸作品展览会,百余幅作品披红挂绿凝聚了他数十年的心血。其中有一幅《春江花月夜》,是他根据古诗诗意创作的;满月当空,星光稀疏,一位古代青年女子,手挥羽毛绢扇在粼粼的清波畔、嫣红的鲜花边,舞姿翩迁,完美地体现了意境。此幅作品已被港胞何亚勤先生订购收藏。2公尺高的巨幅《伯乐相马》,富有一种雕塑感,瘦骨嶙峋、慧眼识才的伯乐挥动长袖正在向人们介绍身边的高大骏马,是一幅充满主题色彩、内涵深刻的优秀艺术品,作品曾在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省文联举办的建党八十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尤其是一幅《琵琶馨韵》,使见到过的人都难以忘怀,这一作品从敦煌壁画《反弹琵琶凤仪》脱颖而出,以凤凰展翅为背景,一位手执琵琶的古代少女凌空起舞,如见其动,又似闻其铮铮弦音。据其夫人介绍,他为创作此剪纸,曾翻阅大量敦煌壁画与同题材的舞蹈资料,八易其稿,历时七个月刻制而成。作品在当地报刊发表后,还相继被香港《大公报》的画苑副刊、香港浙江同乡会会刊选登。在他自己卧室里,有一幅《闻鸡起舞》尤为引人注目:东方晨曦,一位红衣女子,挥动银剑,在远处公鸡的引啼声中,练身壮体。据了解此作品已刻成数年,只所以保存在卧室,是为了时时激励自己,要有一种“闻鸡起舞”的精神:生命不息,挥“笔”不止,不辜负多位尊师的教育与培养。 新世纪的第一年,可以说是陈寅丰硕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作品中除《伯乐相马》、《舞冰花》被省美术作品展与省剪纸艺术展入选获奖外,刻划山乡少女放牧生活的《春之声》与描绘朝鲜族少女牧鹿晚归的《牧鹿归》,均被《中国现代剪纸》大型画册入选,省级以上各大报刊也发表了他二十余件其它题材作品。去年6月份他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仉凤皋先生推荐,被中国剪纸研究会吸纳为会员,同年10月份他又经著名动画剪纸家罗枫先生介绍加入中·日剪纸家协会,成了列席会员。还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燕京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会正式提名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葡萄牙华夏艺术装饰公司设计师洪茂松先生收藏了他的作品,并撰文《刀笔生辉----记一位中国剪纸艺术家》在《葡华报》上介绍他的作品。 其实他的才华早在多方面展示,1980年他被省、市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职工文学艺术创作班,在82年加入了浙江省剪纸研究会,还加入了浙江省音乐家协会;90年代初,他又被浙江省作家协会和根雕艺术家协会吸纳为会员。他说“搞美术创作的人,提高文学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绝对不能轻视。音乐、雕刻、摄影等均是经常要涉及到的姐妹艺术,可触类旁通,同时,也是剪纸艺术家们所要虚心求教的。”他在近二十余年的时间中,与动画剪纸艺术家罗枫先生合作的发表在全国报刊上的剪纸配诗作品达五百件之多,而他单独发表作品则是近几年的事。他为了提高技艺除了以记者身份经常走访民间剪纸艺人外,还经常接触不同画种的名家。例如在故乡籍大画家华三川的镇海住宅,就经常留有他的足迹。一次在华老家中讨教画艺至深夜,后来索性就睡在华老的工作室地铺上过夜。 综观陈寅的创作过程,他是在油画、版画、速写,乃至文学的扎实基础上搞剪纸创作的,由于厚积薄发,所以创作的作品每每成功。而在主题挖掘与技法上,他的作品又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色: 其一,对于创作主题不限于民间时常见到的六畜、鸳鸯、嘉字贴、梅花、麒麟、大头娃,而是在重大主题上进行创意与突破,讴歌社会上的新人新事、社会风貌、优美环境、风土人情等,作品直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其二,既热爱、尊重传统剪纸技法,在善于借鉴的同时,又没有让传统剪纸的技法所束缚,并吸收了版画、中国画、磨漆画中的大量技法,乐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在笔调刀法上下功夫。 其三,让传统的、超小型的,用于民间床边、门笺、窗花的剪纸,大胆发展成1平方米左右的画幅,经拓裱后,像油画、国画挂于民宅中堂、大型宾馆会客室,让原来人们心目中的“雕虫小技”,科学地拔高于美术境界中,使大家刮目相看,改变了原来人们心目中,甚至美术界同仁头脑中那根深蒂固的“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偏见,令剪纸作品与油画、国画、版画篷壁生辉,让中国的剪纸艺术堂而皇之地走向世界。 采访近尾声时,据笔者获悉,今明两年内,陈寅将把他二十余年来创作积累的作品,逐步发向全国各大报刊,乃至国外报的副刊、画刊上。在海外10余位收藏家收藏其作品的同时,继续让国内外画廊及博物馆挑选收藏。一本题为《刀笔生辉----中国剪纸家陈寅作品集》已由香港出版社排版,将于明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 羊年伊始,笔者真挚地祝愿,这位浙东马鞍山下骄子、宁波市政协委员、中国剪纸界的中坚强将,在今后创作生涯中,像一匹骏马一样驰骋海内外画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