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北城:将慈孝与忠孝节义融会贯通
宁波北城很早有人类活动。已经发现的有慈湖遗址、八字桥遗址、郭塘岙古窑址、傅家山遗址等。其中傅家山遗址距今约7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宁波城市雏形之一句章就建在北城,中心在今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附近。文化教育历来兴盛,尤以慈城镇为盛。慈城原意为慈溪之县城。长期以来,慈城一直是慈溪县中心城,新中国成立后慈溪县境调整,才迁县城于浒山,原县城慈城和周边数地以慈城镇之名并入江北区。在1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慈城地区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尤其以儒家文化、慈孝文化和明清建筑文化最为著名。从明至清,慈城办过书院14所、县学一所,科举获举人以上2361人,其中进士518人。历代儒学名人辈出,著作浩如烟海,有“文献之邦,进士之乡”之誉。现存的慈城孔庙布局完整,规模宏大,为浙东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反映了儒学在传统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影响。
在继承儒家文化时,慈城的民风主要继承了儒家“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慈城士大夫们将慈孝与儒家的忠孝节义融会贯通,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慈城”一称就因汉代董黯孝母故事而名。董黯,句章(慈溪)人,汉代董仲舒六世孙。奉母至孝,董母嗜溪水,董黯筑室于溪旁,以汲饮,于是该地遂称慈溪,东汉延光三年敕封董黯“孝子”并立祠以祀。慈水、慈城、慈湖也随之而得名。子孝母慈的行为蔚然成风,源远流长,享誉深广。故慈溪旧志云:“邑有董孝子遗风,人知孝爱,乐循理事旧矣”。
同时慈城是江南极少数保存较为完好的县城,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还有孔庙、会馆、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构筑物。除孔庙外,还有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冯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是当地民居的代表作,其周围仍保留了完整的传统街区,集中地反映了慈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气息。
宁波北城另有位于洪塘境内灵山之麓的著名寺院——保国寺。保国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江南幸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李霞君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