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指出:7至8岁的儿童持续集中注意只有20分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性,不能长时间地对某件事保持专注。而小学一节课是40分钟,因此在低段的课堂中,我们能经常看到学生思想走神、坐立不安。课中操的出现正是遵循了低段孩子心理发展规律。
课中操不一定要刻意找课外的儿歌,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儿歌,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拼音课《ɑn、en、in、un、ün》,课后有一首儿歌《登山》,在教授儿歌的同时,可以请学生站起来,拍手读儿歌,读到"登山"时,可以比登山的动作,读到"擦汗"时,可以伸出手来比一比擦汗的动作,将游戏和理解课问内容结合起来,也起到了让学生在课中站起来动一动的目的,为下半节课集中注意力学习打下基础。
(二)结合游戏,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累计认识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第一学段认识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但是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识字游戏,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1、"摘鲜花"。首先教师出示一幅草地画,利用多媒体,让草地上的花依次开放,其次指名学生摘花并认读字词,对准确认读者教师,奖励小红花予以肯定。以摘得最多者为"识字小能手"。这种游戏识字方法应用于一课的生字学习和巩固既方便又高效。
2、"登山"。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一座山,迷宫的尽头有学生感兴趣的红旗、奖杯或者是被救的对象(动物、人物等),但是在爬山的路途中有许多生字把关。教师可将班级分为若干组,每组以3-5人最为适宜,并规定学生只有准确认读了其中的生字才能过关。该游戏在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
3、"找朋友"。教师将已学汉字(合体字)拆开,分别贴出来,组织学生或者安排小组合作来进行组合,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合既快又准确的选手获胜。比如,教学"沙""新""体""粮"等生字时可将这四个字拆成"氵""少""亲""斤""亻""本""米""良"分别写在卡片上,学生将卡片上的部件组成汉字最快者给予奖励。
只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就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并熟记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