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泛爱众。《弟子规》“泛爱众”在开篇提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告诫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每一样事物都需要爱,要爱人爱己。如果人与人相处没有互爱,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欲,那是多么的悲哀啊!
6、亲仁。就是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看健康向上的书籍;交友要慎之又慎。“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长明辨是非的能力。倘若一个人连最起的好坏都分不清楚的话,是很可悲的。
7、有余力,则学文。前面六点修炼好了,再讲到学习目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讲到学习及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我在课堂上常问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最多的是,长大赚很多的钱,当老总或老板,当警察、考大学等等。看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样,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好好想想,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朱子治家格言》上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所以我在这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常常告诫我自己,告诫我的儿女,告诫我的学生,告诉所有缘碰到的人,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明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明白做人点点滴滴的道理后,做什么事都会水到渠成,事倍功半。
我在上课时曾看到有些孩子小小年龄就忧郁,两眼无神,我就对学生讲:在我的课堂上没有笨孩子,只有不讲规矩和不明理的学生。顺便问孩子学生要像什么样子,先生要像什么样子。孩子们一听,眼睛马上就有光亮了:学生们也可以来要求先生啊!于是,我就用《论语》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给学生们讲,在一个没有礼节的环境中能否学到知识?设想先生东倒西歪,两手叉腰,两手撑头或眼睛不看你们。而你们呢,在下面窃窃私语、东抠西摸、东张西望,这样的课堂你们愿意呆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不愿意!”所以我告诉学生,先生在教你之前要像先生,你们在学知识之前要像学生,学生不像学生是不能学知识的。学生们一下子就坐得端端正正,包括所谓家长说比较调皮的学生,都在努力的克制自己,包括家长在外边看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其实我没有什么诀窍,不外乎告诉自己和学生要相互尊重,大家按照礼节来行事,学生们自然会想得到尊重,课自然就好讲了。最后鼓励我们在学问上不要自暴自弃。“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相信圣贤的书籍一定可以开示我们。
以上就是流传几百年的一本蒙学教材《弟子规》,短短的1080字解决了许多我们在生活和教育中遇到的难题。至于其他的蒙学经典,我建议大家通过网络或图书,好好为自己,为孩子了解一下,看看是精华多,还是糟粕多。
二、我们再来看看以前读书人考科举、求功名的书籍。
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考试的机会可远远大于古人!那古人曾经都读哪些书呢?其实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贤,也许我们都熟识一些,因为有些不光我们知道,连外国人都知道,那就是被记录在美国出版的《20世纪世界百位名人录》排前的: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也许我们只知其名,却很少读过他们著作,甚至有些不肖子孙闻都没闻,就开始批判:打着正义之师的幌子,美其名曰谈论这些经典迂腐,是约束人自由的枷锁。可笑至极!我从2000年开始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国学),不学还觉得自己有点知识,学习传统文化(国学),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望洋兴叹。“四书五经”中一随便一本,都足以让人消化好几年,并且受益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