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今年6月省治堵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2022年度工作任务书要求,根据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宁波市“十四五”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规划(2021-2025年)》,经对接完善,现制定2022年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浙江建设“畅通交通示范省”的统一部署安排下,以市委市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先行市、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高水平交通强市目标为导引,坚持全域治理和主要堵点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交通体系提质增效和交通出行合理引导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市民出行的交通问题。努力营造顺畅、高效、品质的交通出行环境,充分发挥交通对城市相关战略目标实现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二、基本原则
公交优先、绿色低碳。坚持交通治理与交通发展绿色低碳理念,继续深化推动以“轨道+公交”、“公交+慢行”出行为主的绿色交通发展指标体系,鼓励采用绿色载运车辆,推动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
共同发展、公平普惠。在以公交优先为中心的交通治堵方向基础上,继续完善城市路网、停车、慢行等交通子系统,让出行者拥有公交、小汽车、慢行等不同出行方式的自由选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弱项、补短板,通过“民选民评”等方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切实解决市民关注的堵点乱点。进一步深化数据开放渠道,推动科技治堵深化发展。
创新驱动、增强动能。以数字浙江建设为契机,结合城市大脑建设,强化交通数据应用分析,从交通运行数据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交通政策决策、出行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大数据技术应用,全面提高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和智慧化。
开放联动、互联互通。坚持开放治堵、群众参与、社会共治。围绕宁波都市化发展进程,推进全域治堵一体化发展,实现治堵成果城乡共享,全面深化全域融合治堵。
三、工作目标
持续巩固我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成果,根据“十四五”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规划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年度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努力打造“设施更加完善,出行更加绿色,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治理更加智慧”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使我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2022年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加快推进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常规公交线路,推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的融合。推进路网扩建、停车扩容,强化重点区域堵点疏通,同步推动全域交通治堵,夯实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和公交都市创建成果,提升交通网络整体运行效率。
(一)公交优先。一是轨道交通。建成轨道2号线二期工程后通段、新增里程2.8公里;续建3号线二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和4号线延伸段,约75.95公里;完成3号线儿童公园站润玺道、4号线柳西站悦玺道等TOD项目开发。二是依托环城南路西延(规划一路-新联路、规划三路-蓝天路)、海晏路改扩建,计划新增公交专用道5.95公里,强化对公交专用道使用监管,确保主城区公交专用道里程逐年增加。三是新建改造公交停靠站130个(其中港湾式60个),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省定考核要求,建设公交电子站牌50个。四是计划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50辆,每万人平均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超过20标台。五是建成验收公交首末站5个(其中市本级4个),推动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等配建公交场站TOD开发9处。全市计划新增、优化公共普通汽电车线路50条,另外新开通特色线路20条。六是主城区新增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交叉口20个,力争24个,提高公共汽电车运行速度,主城区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提速5%以上,公共汽车电车发车正点率达到98%以上。七是出台降低城市核心区小汽车使用强度的政策,建立绿色出行奖励制度。积极开通往返主城区核心区的单位通勤班车、校车、单位职工接驳专车线路,积极出台或优化公共交通出行各类优惠政策,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八是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优化升级,探索公共自行车使用和管理创新,推动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地铁、公交共同探索形成潮汐人群运力调配机制,满足民众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二)路网完善。一是建成环城南路西延、西洪大桥及接线、鄞州大道-福庆路(东钱湖段)一期,续建鄞州大道(机场路-鄞横线)、世纪大道(永乐路-沙河互通)等工程,全年建成快速路13.1公里、新开工4.1公里、续建9.2公里。二是计划全市新增城市道路(含县城)46公里,其中主城区新增、改造城市道路31.2公里。提升城市路网密度,确保全市建成区路网密度不低于6.3公里/平方公里。四是提升道路设施管理能力,规范城市道路施工。五是建成李惠利医院人行地下通道、兴宁路人行过街天桥、院士公园人行天桥、奉化银泰地下过街通道共4处立体过街设施。六是建设城乡绿道140公里,服务慢行交通出行。七是开展人行道净化和非机动车示范路建设。主城区按照每条道路长度不小于2公里要求,完成江厦街-灵桥路、柳汀街药行街(苍松路-开明街)、百丈东路(桑田路至世纪大道)等5条道路人行道净化行动,主城区打造非机动车示范路不少于18公里。
(三)停车扩容。一是计划主城区建成停车位2万个,含公共停车位5000个,完成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2000余个。二是按省下达指标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对外开放。三是加快推动“甬城泊车”接入扩面及提质增效,完善公共停车位信息化管理。四是加快推行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提高核心区、拥堵区域停车收费标准。
(四)管理增效。一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城市重要廊道拥堵治理,推进“TOP5”路段综合治理。二是开展“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主城区每个区完成2处、研究储备2处,其他区县每地完成1处、研究储备1处。三是加强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强化执法管理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构建“情、指、勤、督”四位一体勤务体系。四是提升城市交通控制水平、优化交通控制设施和系统。五是提高交通事件检测能力,形成对交通事件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置机制。六是树立“数字化”的交通治理思维,积极谋划创新治理模式,实现科技赋能,促进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七是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继续推进城市交通数据开放,提高数据开放质量。八是深化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的分类应用,推进指数系统应用于治堵政策的制定与后评估。九是持续开展城市道路停车位设置情况评估,按省下达任务完成清退交通拥堵区域的路内停车泊位。十是加强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城市建成区主干道违法停车行为控制在2辆/公里以内。十一是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高峰期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发生数量控制在1起/10分钟以内,打造等一批公共汽电车专用道严管示范路。十二是城市建成区主干道范围内,路口信号灯、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5%以上,75%以上的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联网控制协调,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十三是加快推动城市交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建立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公众监督采信机制。十四是深化公交运行监测系统,完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提升用户满意度。
(五)破难解困。一是全市确保新增可变车道、潮汐车道40处,力争完成50处。二是全市新增改造非机动车、行人二次过街(慢行一体化)系统确保完成70处,力争完成80处,设置路口右转弯保护区确保完成100处,力争完成150处。三是排摸交叉口、医院、菜场等常发性拥堵地段,全市确保完成80处、力争完成100处拥堵点位整治。四是全市新增中小学配套停车场16处、停车位3500个,其中新增地下接送系统6处。五是建成立体人行过街设施4处。完成“最美上学路”、“平安护学区”、“安全步行道”等项目11处。
(六)宣传增力。一是加强十周年治堵系列宣传活动,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不断推进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针对性宣传。二是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群众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关心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引导改变出行观念和出行方式,倡导公众优先,鼓励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三是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社团、公益组织等的作用,开展交通文明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不文明行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出行环境、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测评和监督。四是提高市民参与度,加快推动城市交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鼓励公众参与,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公众监督采信机制。畅通反映渠道,建立健全交通拥堵点反映和投诉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交通治堵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市治堵办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属地推进落实的多方联动工作格局。及时召开城市交通治堵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要工作事项和问题,深化细化落地实施。积极充实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增强工作合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积极推动城乡统筹治理,强化对县域治堵工作的指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深入推进县域治堵工作,全面改善城乡交通状况。
(二)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及时公开城市交通治堵目标、任务、举措以及工作进展,通过信息公开和宣传,接收社会监督。继续将年度治堵工作任务纳入市对属地的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工作落实督促和堵点乱点治理推进机制,通过走访调研、现场踏勘、挂图作战、专题会商、联合办公等多种方式,强化对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的监督考评。施行月度工作进展报送、印发通报、召开工作例会、督查约谈等机制,及时表彰工作进展快、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事项,指导督促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建设项目和任务,营造“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治堵课题研究与应用。结合省、市治堵工作总目标,开展《宁波市东部新城金融中心片区出行需求管理研究》、《宁波主城区公交优先道效用评估和对策研究》、《2022年宁波主城区交通拥堵监测分析及点域治理方案》、《现代滨海大都市背景下的宁波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等治堵课题研究,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