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警工作站  >  信息动态

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家长你该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9日 16:05

  暑假+疫情,神兽们都窝在家里,不少孩子便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疫情后在线教育盛行,孩子们使用网络成了必需,但也看到当孩子们沉迷网络时,他们都是这样的。

  家长头痛之余,到底还能有什么办法?也就在今年的6.1儿童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治病良方来了!!

  细心的家长可能已经注意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专章。它正在补齐“网络保护”下家庭、学校、企业等环节的短板,以建立城墙全方位保护好数字时代下的未成年人。作为家长也应与时俱进,对孩子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升级,对孩子保护的场域扩大到虚拟空间。

  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12月,我国共有网民9.89亿,其中19岁以下占16.6%,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各年龄层次,00后10后更是将触网年纪不断缩短,你,我,他,都离不开网络!

  这也意味着,他们正成为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数字原住民”。一方面,互联网为孩子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这里为他们创造了连接一切、改变未来的可能,便捷地认知这个世界,去学习知识和娱乐放松,促进了孩子的全面成长。另一方面,孩子心智还处于发育发展阶段,对各种复杂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会面临诸如沉迷游戏、隐私安全、网络色情、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网络一旦使用过度,也会对孩子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产生负面后果。

  而家长角色在未成年网络保护制度落地中,必然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对孩子进行网络保护,不是说家长去限制孩子接触网络,不能谈“网”色变,因噎废食,而是要让孩子科学、文明、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

  2017年六一儿童节,《网络安全法》实施,4年后的同一天,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实施,这无不说明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领域的配套制度在逐步完善,力求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4条就指出,国家、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主体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

  对于监护人的责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没有停留在惩戒方面,而是创造性地要求家长应当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为未成年人树立好榜样,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引导。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1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在此,网警叔叔想普及一个概念——网络素养

  家长:“我孩子老是玩手机不听劝,我该怎么办?” 

  网警:“请问你自己玩手机控制的住吗?”

  这是许多家长会咨询的,那么家长控制的住不玩手机吗?你怎么又要求孩子控制住呢?所以,父母首先应当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影响孩子对网络的认识并正确使用网络。简单说,家长不能有事没事总拿着个手机、平板干一些玩游戏、追网剧、当剁手党之类的事,有时间完全可以找一些适合孩子的网络资源,无论学习还是娱乐,用高质量的陪伴和孩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

  教育孩子前,当然家长要先上好课,家长要有对孩子网络保护的意识,自己具有对信息辨别的能力,在孩子遇到网络负面影响时有及时干预和帮助的措施。毕竟,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现实世界里,父母常告诉孩子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讲话,遇到危险找警察;而放眼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网络恶搞、网络交友等网络亚文化同样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浏览不良信息、网络成瘾、网上受骗等网络问题诱发的未成年人自杀、犯罪案件也屡见不鲜。

  因此,父母应当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的引导,有心的父母会在这个方面“做功课”,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那些高质量的网站、平台,哪怕是动画片也是精挑细选过的,确保源头的安全和高品质,以此强化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针对三大重点领域,法律从源头掐断诱惑的根源:

  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一旦存在不当问题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因此法律也明确规定,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在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重灾区,家长常把矛头指向游戏平台,多年来,大家认识到这是需要全社会共治的问题。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游戏服务、网络音视频等提供者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也有明确要求,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国家主导建立有未成年人电子身份认证系统要求以真实身份注册登录游戏,这其中也涉及到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针对网络直播平台,规定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账号注册服务。

  国家要求网络平台承担其相应责任,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人在网络中遭受网络不法侵害以及不良信息诱导,但不管实名认证还是“青少年漠视”都可能存漏洞,而作为父母,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固“成果”,强化监督。

  要为建立全面保护了数字时代下未成年人的城墙,家长有效的监督必不可少。

  第一,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个关于上网的条件、时间、内容的“约法三章”,让上网这件事不能随意的像吃零食一样那么简单;

  第二,向他们推荐有益又有趣的适龄孩子使用的网络产品或服务,也可以在给孩子使用的智能终端上安装“青少年模式”“时间锁”等技术措施,对上网时间和内容做好技术上的限制和管理;

  第三,家长要不定期地检查孩子上网的情况,特别关注他们登录的网站、搜索的内容、使用的软件情况,发现存在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网络使用痕迹的,要及时予以干预和帮助。同时,家长要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账户及平台、软件的登录账号和密码,避免孩子冒用大人的身份进行注册、登录、交易等不适合孩子去做并存在安全隐患的事情。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未来必是年轻人的未来,因此为未成年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出生在发达的网络时代,网络必然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正式实施,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上一定是各方共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以及网络企业和服务平台各方面都要各司其职、履职尽责。

  暑假已如期而至,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安全的童年,作为父母的你,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吴旻]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20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302039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