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对外合作栏目  >  鄞州二院  >  健康百科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
稿源:   2020-02-04 15:34:00

  1、煎药器具的选择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古人强调用陶器煎药,陶器与药物所含各种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煎出的汤剂质量好,加上砂锅传热性均匀、缓和,价格低廉沿用至今。目前人们基本上选择陶瓷砂锅、玻璃和搪瓷制器居多。铁器虽传热快,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制时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色泽加深,药味变酸,与有机酸生成盐等。而且有些中药成分复杂,用铜铁器煎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尚不明确,因此不采用铜、铁器煎药。

  2、煎药前的饮片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对花、茎、全草类药材为主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是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3、煎药用水、加水量及药液量

  (1)用水:一般用自来水即可

  (2)加水量:根据药材质地不同,吸水量有明显差异。一般质地松泡的药材吸水量多,质地坚硬的药材吸水量少。先将三种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a.将中药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第二次煎煮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这种方法是最方便,比较容易掌握。

  b.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取70%用于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c.根据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的多少,中药吸水性能的大小,以及所需药液量等,具体来掌握加水量。

  (3)药液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服用250ml中药液,儿童服用200ml中药液。

  4、汤剂煎煮次数

  一般需煎煮2~3次,这样有利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5、煎药火候的掌握

  一般掌握“先武后文”,但是根据汤剂的不同特点煎药火候也是有区别的。

  a.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药力迅速

  b.一般药,应用武火和文火交叉煎,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c.滋补调理药,开始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慢煎,让药汁浓厚,药效持久

  6、煎药时间

  7、中药特殊药煎药方法

  先煎,一般矿石类、贝壳类、动物角甲类饮片,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30分钟,在与其他药同煎。某些有毒药材应先煎1~2小时,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制川乌、制草乌和附子。

  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煮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如薄荷、豆蔻、砂仁、降香等。此外含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也需后下,一般在其他药煎好前10~15分钟入煎即可。如钩藤、徐长卿、大黄等。

  包煎

  a 含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在煎煮过程中易粘糊锅底,宜包煎。如车前子、葶苈子。

  b 富含绒毛的饮片宜包煎,避免脱落后的绒毛混入药液后刺激喉咙,引起咳嗽。如旋复花、辛夷等。

  c 花粉等微小饮片因总面积大、疏水性强,煎煮时宜包煎,避免漂浮影响有效成分煎出。如蒲黄、海金沙、蛤粉等。

  另煎,一些贵重中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及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要单独煎煮取汁,再将药渣与其他药合煎,然后将前后煎煮的药液混匀后分服。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

  冲服,一般用量少、贵重药物宜研末用药液冲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如三七、紫河车、沉香等。

  烊化,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如阿胶、鳖甲胶、鹿角胶、蜂蜜等。可将这类药物置于已煎好药液中加热熔化后一起服用或将此类药物置于容器内,加入适量水,蒸至熔化,再与其他药的煎液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