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对外合作栏目  >  广告软文
百年文化积淀 深耕甬城发展
稿源:   2017-05-10 10:16:00报料热线:81850000

——记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成立103周年

  1914年5月11日,浙江重要口岸城市宁波诞生了历史上第一家国办银行——中国银行宁波分号。从此,一颗承载民族金融希望的种子在东海之滨落地生根。2017年5月11日,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成立103周年。百余年峥嵘岁月,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栉风沐雨,冲破困难险阻,在期望中发芽、抽枝,长成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参与并见证着宁波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发展。

  百年荣光 开枝散叶

  从1914年至2017年,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沿着“民国诞生”、“新中国新生”、“改革开放再生”的历史脉络砥砺前行,虽历经艰难,始终秉承“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历史使命、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诚信为本的品质,持续经营逾百年。

  成立初期,当时的中国银行宁波分号行址在宁波江北岸外马路67号,有行员16名,辖属余姚、海门汇兑所。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随着中国银行职能转变,中国银行宁波分号机构及人员不断扩大,年末辖有余姚、海门、定海、沈家门、东门五个办事处和普陀山办事分处、石浦寄庄、岱山临时寄庄、黄岩寄庄,共有员工74人。1951年3月,中国银行宁波分号奉命裁撤,人员和业务归并于人民银行宁波专区中心支行。

  1978年10月1日,为满足宁波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在外马路23号挂牌营业。1986年至1988年,辖属镇海支行、小港支行、余姚支行、慈溪支行、奉化支行、鄞县支行相续开业。至1990年末,共有辖属机构37家,行员472名。目前,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所辖机构网点132家,遍布宁波大市,全行员工超过3400名。

  员工数和机构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6名员工、2家汇兑所,到现在3400余名员工、132家网点,本外币各项存、贷款规模从成立时的10万余元、20余万元增长至目前的1200多亿元、1400多亿元,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历经百余年时境变迁,从肩负时代使命应运而生,到融入地方建设发展壮大,不忘初心、始终前行,用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岁月荣光。

  植根甬城 责任担当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关乎民族兴亡、区域发展的每个重要历史时刻,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不忘使命、强化担当,讲信用、促发展、稳民心,倾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甬城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

  旧中国时期,当时的中国银行宁波分号不畏强权全力维护中行信用,成为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金融脊梁。1916年(民国五年),北洋军阀发出“停兑令”,中国银行宁波分号与江、浙、沪等地的中国银行一起为稳定金融和经济、安定民心,而抗令兑现,继续推广发行兑换券,并通过钱庄业对当地商家厂矿和手工业发放贷款;1928年(民国十七年)10月,通过低息放款扶持工商业发展生产、增加出口;1929年(民国十八年)起,对当地民族工商业和公用事业,发放了一批抵押贷款,持续支持民族经济发展。

  新中国获得新生,当时的中国银行宁波分号配合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管理金融市场,成为稳定市场物价、抢救外汇资财的金融先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宁波分号配合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金融市场进行严格管理,禁止金银和外汇自由买卖,使当时宁波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逐步得到恢复,市场物价渐趋稳定,社会游资开始投向生产;1962年成立储蓄侨汇科,加强侨汇工作,使宁波侨汇汇入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改革浪潮涌动,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顺应发展率先革新,逐步成为国际经贸金融的主渠道。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宁波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紧跟发展需要,陆续开办外汇、贸易和非贸易外汇结算、侨汇、外币兑换以及进出口货物、财产保险等业务,并实行外汇分账制,参加全国联行往来,先后在香港、澳门地区14家联行开立外汇账户;同时在宁波全市率先在栎社机场设立外币兑换点,为出入境人员办理外币兑换业务;率先推出自助柜员机服务;首家推出储蓄“一米线”服务和推出金融服务责任赔偿制度;投放浙江省首台硬币存款兑换一体化机、离行式外币兑换机;率先在全市完成存取款一体化现钞冠字号码打印功能硬件改造,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推进服务提质。

[1]  [2]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

编辑: 张枫

百年文化积淀 深耕甬城发展

稿源: 2017-05-10 10:16:00

——记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成立103周年

  1914年5月11日,浙江重要口岸城市宁波诞生了历史上第一家国办银行——中国银行宁波分号。从此,一颗承载民族金融希望的种子在东海之滨落地生根。2017年5月11日,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成立103周年。百余年峥嵘岁月,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栉风沐雨,冲破困难险阻,在期望中发芽、抽枝,长成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参与并见证着宁波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发展。

  百年荣光 开枝散叶

  从1914年至2017年,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沿着“民国诞生”、“新中国新生”、“改革开放再生”的历史脉络砥砺前行,虽历经艰难,始终秉承“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历史使命、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诚信为本的品质,持续经营逾百年。

  成立初期,当时的中国银行宁波分号行址在宁波江北岸外马路67号,有行员16名,辖属余姚、海门汇兑所。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随着中国银行职能转变,中国银行宁波分号机构及人员不断扩大,年末辖有余姚、海门、定海、沈家门、东门五个办事处和普陀山办事分处、石浦寄庄、岱山临时寄庄、黄岩寄庄,共有员工74人。1951年3月,中国银行宁波分号奉命裁撤,人员和业务归并于人民银行宁波专区中心支行。

  1978年10月1日,为满足宁波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在外马路23号挂牌营业。1986年至1988年,辖属镇海支行、小港支行、余姚支行、慈溪支行、奉化支行、鄞县支行相续开业。至1990年末,共有辖属机构37家,行员472名。目前,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所辖机构网点132家,遍布宁波大市,全行员工超过3400名。

  员工数和机构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6名员工、2家汇兑所,到现在3400余名员工、132家网点,本外币各项存、贷款规模从成立时的10万余元、20余万元增长至目前的1200多亿元、1400多亿元,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历经百余年时境变迁,从肩负时代使命应运而生,到融入地方建设发展壮大,不忘初心、始终前行,用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岁月荣光。

  植根甬城 责任担当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关乎民族兴亡、区域发展的每个重要历史时刻,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不忘使命、强化担当,讲信用、促发展、稳民心,倾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甬城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

  旧中国时期,当时的中国银行宁波分号不畏强权全力维护中行信用,成为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金融脊梁。1916年(民国五年),北洋军阀发出“停兑令”,中国银行宁波分号与江、浙、沪等地的中国银行一起为稳定金融和经济、安定民心,而抗令兑现,继续推广发行兑换券,并通过钱庄业对当地商家厂矿和手工业发放贷款;1928年(民国十七年)10月,通过低息放款扶持工商业发展生产、增加出口;1929年(民国十八年)起,对当地民族工商业和公用事业,发放了一批抵押贷款,持续支持民族经济发展。

  新中国获得新生,当时的中国银行宁波分号配合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管理金融市场,成为稳定市场物价、抢救外汇资财的金融先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宁波分号配合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金融市场进行严格管理,禁止金银和外汇自由买卖,使当时宁波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逐步得到恢复,市场物价渐趋稳定,社会游资开始投向生产;1962年成立储蓄侨汇科,加强侨汇工作,使宁波侨汇汇入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改革浪潮涌动,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顺应发展率先革新,逐步成为国际经贸金融的主渠道。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宁波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紧跟发展需要,陆续开办外汇、贸易和非贸易外汇结算、侨汇、外币兑换以及进出口货物、财产保险等业务,并实行外汇分账制,参加全国联行往来,先后在香港、澳门地区14家联行开立外汇账户;同时在宁波全市率先在栎社机场设立外币兑换点,为出入境人员办理外币兑换业务;率先推出自助柜员机服务;首家推出储蓄“一米线”服务和推出金融服务责任赔偿制度;投放浙江省首台硬币存款兑换一体化机、离行式外币兑换机;率先在全市完成存取款一体化现钞冠字号码打印功能硬件改造,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推进服务提质。

[1]  [2]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

编辑: 张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