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需要到龙山去换车,但公交车不仅干净便宜还开得稳当,坐着心里踏实。”在龙山378路公交站,正在候车的王女士告诉笔者,自从宁波市区和慈溪通了公交车后,慈溪人享受到了和市六区居民一样的交通方式。
王女士说的“通公交车”,其实就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不仅仅是慈溪,近年来我市在余姚、象山、宁海、奉化等各县(市)开展了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据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提供的信息,截至9月底,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93.7%,年底将超额完成“十二五”末95%的目标。除了部分海岛、偏远山区外,无论是宁波市区到各县城,还是县域之间,或者是县域内,宁波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公交车为主、快客为辅的客运结构。
中巴车,一个时代的城乡客运音符
王女士年近五旬,是老慈溪人了。在她印象中,以前到宁波市区很不方便,没有固定的班车,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巴车的出现,一下子拉近了慈溪和宁波的距离。“那时候是从浒山开到宁波的轮船码头,一个小时多点就到了,十元左右的票价。”王女士说,最快的时候,中巴车几乎两三分钟一趟,一开始确实觉得很方便。
笔者从市运管局的一份档案中看到,1992年年底,宁波市运管部门放开运输市场客货车辆的审批,只要经营者提出申请并符合经营条件的,即可购车投入营运。全市定线不定班中巴车一时数量剧增,仅近三个月时间,新增城乡中巴车200余辆,全市中巴车数量因此突破了1100辆。“这些中巴车的营运线路大都以宁波市区为中心,辐射至邻近县(市),山区农村旅客乘中巴车能直接到达宁波市中心。宁波至浒山、宁波至莫枝等路段高峰时期每2分钟发一班车,方便了群众乘车出行。”
应该说,那时中巴车在城乡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了第二年,全市中巴线路有111条,一些农用面包车、搞运输的三轮车纷纷淘汰。”一位客运管理工作人员这样说。
一体化改造,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分割
随着各县(市)区城乡融合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03年开始,我市陆续进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开通海曙、江东、江北三区至鄞州、镇海、北仑的公交线路,替换原有的中巴车线路。
到了2012年,市政府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那一年开始,我市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
“不改革不行啊。”奉化汽车站负责人汪慎敏说,“大约在十年前,奉化开往宁波市区的中巴车还是很受欢迎的,当时车站112辆车滚动发车,五六分钟就能发一趟,一辆车轮下来每天单程就得开个四、五趟。”
不过,今非夕比。“这两年中巴车越来越没人坐了,为了节约成本,每个月有30辆车轮流停开,就算这样,每辆车一天只跑两趟还载不满客。”汪慎敏说。
2012年和2013年,余姚市和慈溪市先后实施了全域范围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累计改造800多辆农村客运班车,新购公交车700多辆,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20多条,实现了县域公交全覆盖。随后,象山也通过采用快客和县域公交的形式,基本完成了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今年,随着宁海、奉化至宁波中巴南站中巴车渐渐退出经营,在5月份新汽车南站启用后,中巴南站完成了历史史命,“中巴车时代”划上了句号。
城市化进程中的惠民之举
“应该说,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是成功的。”汪慎敏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改革前,112辆中巴车每天奉化始发载客1600人;改革后,换上了10辆豪华快客,每天奉化始发载客1200人。虽然减少了四分之一客人,但是车辆减少了90%以上,车站的管理人员减少40%。
既可以选择公交车也可以选择快客,公交化改造让乘客有了更多选择。余姚、慈溪两地政府一次性投入改造资金4亿多元,宁波市本级财政还投入4000多万元配套资金,完成了甬余线、甬慈线227辆客运班车改造,开通了宁波中心城区与余慈地区换乘衔接的310路、378路等公交线路。今年新开通的从铁路宁波站开往奉化公交西站的181路公交车,日均客流量已超过6000人次。
乘客受益的不仅仅是选择的多样化,还有服务质量、便捷性等。“以前回奉化坐中巴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另外车辆脏也就算了,司机开车还不规范,让人没有安全感。”奉化人吴先生说,现在选择坐快客走机场高架,中途不停车只要40分钟;有时还可以选择坐181路公交车,价格便宜而且也很方便。
“城乡客运—体化发展,是城市进步和交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交通必然要向多层面、大容量、快速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还要更多地关注出行的质量,使未来的交通系统更加安全、快捷、高效、方便、舒适、经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李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