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路远,只怕路堵”,9月份以来,南昌出现的交通大拥堵,是谁也不愿看到的。9月15日,南昌市重点办、改善办、交管局等职能部门集体“问诊”交通拥堵。大家认为“病因”在于开学、重点工程建设、道路进入修复黄金季节等影响了交通;开出的“药方”是:管好在建工地,科学审批待建工程项目交通组织疏解方案,加强早晚高峰时段警力配置等。
城区道路过江通道流量增大
阳明路、洪都大道等南昌“主动脉”常常堵得人发慌,不少市民调侃“车出家门必堵”!
南昌市交管局用数据来分析了南昌近期的拥堵。该局副局长甘伟民称,开学前(以8月31日为例)通过37个微波检测的主干道总流量为114.99万辆,开学后(以9月6日为例)总流量为124.07万辆,与开学前相比增加7.89%,9月7日流量环比上升5.29%,城区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
连通新老城区的过江交通,除英雄大桥因桥面维护流量下降外,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生米大桥日均交通流量较开学前相比,总体增加5%左右。开学前(以8月31日为例)全天过江交通流量约28.05万辆,开学后(以9月6日为例)全天过江交通流量达到29.59万辆,当日增长比例为5.51%,过江交通压力加大。
交通的拥堵造成交通事故明显增加,据统计,9月6日全天交通类警情共823起,其中交通事故警情共561起。较开学前8月31日相比,上升了19.80%。
三大因素导致南昌交通拥堵
造成交通流量增大的原因有很多,市政项目施工是其一。据介绍,地铁建设、红谷隧道、九州高架、港口大道、昌东大道、沿江快速路、南昌大桥东端引桥、象湖、抚河、玉带河节污工程等一大批全市重大、重点工程正趁施工黄金季节,加码发力施工,工程车辆作业力度加大,给交通带来压力。
同时,车辆的急剧增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截至8月底,南昌市注册机动车70.57万辆,估测外地号牌、军警和部队车辆约12万辆(估测依据为智能交通卡口测算外地车占车辆总量比例),合计全市机动车总量约82万余辆。目前,南昌市机动车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左右,日均增长400余辆左右。
南昌市改善办相关负责人吴成文还分析了一个原因,那就是“天气久雨”。为什么这么说?今年南昌市雨水时间相对往年较长,8月中上旬还在不停下雨,很多道路路面、桥梁路面破损,因久雨,造成损坏路面无法及时高效修补。目前,9、10、11月份是道路修复黄金季节,市区两级道路养护单位正抓住有利时机,抢修破损路面。
交警执勤时间提前施工围挡要清理
“通过将中晚班执勤时间提前半小时,做到行政班与中晚班警力的峰时叠加,实现班次的顺行交接。”南昌市交管局副局长甘伟民说,“在易堵路口设置33个固定岗,安排警力轮岗,在易堵路段和过江通道安排100余名警力巡逻管控。”
与此同时,南昌市在市区主要道路的学校设置了100个护卫天使岗、18个护卫女警岗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在儿童医院、一附院、省妇保等市区主要医院门口早晚高峰时段安排警力进行疏导指挥。在徐坊客运站、青山北站、洪城客运站等重点客运场站门前安排警力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查处。
南昌市改善办则加强日常交通巡查力度,同时对在建工地施工围挡管理,按照“能缩则缩、能拆则拆”的原则,尽量缩小施工作业面,减少施工给交通通行带来的压力。截至目前,南昌市交通改善办共查处擅自进行道路开挖35起,督导不文明施工行为62起,督促或规范地铁沿线施工围挡和道路施工围挡(广告牌)约50公里,督促整改影响交通行为171处次。
城区交通有喜有忧
南昌为了“治堵”,可谓不遗余力。如中山路,考虑到该路段地处中心闹市区,为不影响交通通行,施工全部安排在夜间实施。
近期,最大的好消息莫过于地铁1号线一期设站24座,主体结构交通已全面开放,正在施工附属工程。计划1号线24个站点在11月底全面开放交通。届时,北京路、中山路交通压力会相应减轻。同时,预计今年10月份即将主线通车的项目有港口大道、九洲高架(朝阳大桥至迎宾大道段)、象湖隧道、建设西路西延等4项。同时,占用洪都中大道道路的阳明东220KV地下管沟项目11月份可恢复交通。南京东路(青山湖大道-艾溪湖西路)主线预计2015年底可通车。
不过,市民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拥堵或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南昌市今年城建口实施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共29项,涉及对老城区道路交通影响的项目有轨道交通1、2号线,红谷隧道,朝阳大桥,象湖隧道,昌九高速城区段快速路改造,沿江北大道快速路改造等16项。”南昌市重点办副主任黄文华说,“昌南大道快速路改造、洪都高架建设项目今年内将启动,地铁2号线洪都大道站拟9月底全面开工,地铁3号线于今年底开工等给主动脉交通带来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