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本次停车费上涨至每小时16元,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能够治拥堵,不过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停车费上涨实施四天以来,衡量广州交通情况的交通拥堵指数却没有明显的变化,拥堵还是那样拥堵。(8月5日《南方都市报》)
按照官方的愿望,提高停车费,就是要减少社会车辆的出行,达到减缓拥堵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因为收费太贵,一些车主因为停不起车,于是,要么不停进咪表停车位而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或行车道;要么不停车,如香港一样,把车开上公路慢慢行驶,等办完事再来接人,因为停车费贵过油费,反而增加了行驶上路的车辆,增加了拥堵。
记者调查发现,路边咪表停车数量下降得最明显,空置率很高,造成浪费;部分写字楼和商场出于商业经营的考虑,反而利用停车优惠来吸引更多的车主前去消费,停车数量也很难下降,路上车辆并没有减少。
从长期来看,涨价的行为会被车主逐渐习惯而接受,也有可能未来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因为过高的停车费已经被普通车主习惯了,而对涨价不敏感的富人更是照样开车出行,使得总体的社会出行车辆并没有减少。所以,收费治拥堵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按照有关专业人士的说法,如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提高停车费而治理拥堵的目的不能达到,那么这一“探索”就应该终止,恢复到原来的停车收费标准。如果还要继续收取过高的停车费,那就正如公众所猜测的那样,所谓提高停车收费治理拥堵只不过是幌子,敛财才是真正目的,政府背后的那个“小算盘”就会暴露出来。如果政府不是想通过此举敛财,而是真正治理拥堵,那么就要将过高的停车收费标准降下来,应该顺应民意,力避敛财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