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20年的公车改革终于全面启动。以现金补贴取代实物养车,公车改革这笔“减支账”是否划算?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昨日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
在贾康看来,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今后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
据贾康测算,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此次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可达50%左右。“车改后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公车支出,综合考虑将有望缩减一半左右。”
“如果把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以若干年传闻中所说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好事。”贾康说。
“公车私用”
现象如何扭转
“公车私用”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存在的一个“顽疾”。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长期以来百姓对公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公车超标和超范围使用方面,有些国家公职人员争坐高级车,有的官员甚至把司机视作自己公款雇佣的“家庭服务员”,包括送孩子上学、家属上街买东西都用公车。
此次出台的改革方案提出,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取消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监管漏洞”如何堵住
2013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辆公车装上了GPS,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而此前,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无法看到安装GPS公车的运行轨迹数据。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对此,牵头此次改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时间表凸显“啃硬骨头”决心
“车轮上的腐败”,这一直是舆论对公车形象的注解。公车消费一直占据“三公”支出的大头。据财政部2011年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千亿元。近年来,在各地城市为治堵对私家车采取限牌、限行的背景下,庞大的公车总量,以及与之伴随的公车私用、超标配车等现象已成为众矢之的。
提出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时间表,是本轮公车改革最大的亮点之一。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等专家表示,此次公车改革方案“靴子落地”充分彰显中央改革决心。官方计划用两三年全面完成这一改革,“这一进度是比较快的”。与以往相比,本次公车改革可操作性更强,“这次阻力不会太大。”
针对执行中可能出现的“猫儿腻”,方案明确划定“高压线”:将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审计监督及政务公开范围;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监察,及时受理民众举报,并对违反公车改革和管理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对即将“上路”的公车改革,社会普遍报以高度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