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族的你怎么选?家里有孩子上学是自然要开车的,尤其是冬天,开车送孩子可以为孩子节省出睡觉时间;家里有“成功人士”的,自然是要开车的,乘坐私家车是事业成功的象征;上班地方没有公交直达的,是要开车的,不然仅上班的路上就要花去许多时间……
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我们大多时候选择私家车上路。
作为公共产品,公共交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最高的,BRT车道虽然有时空空荡荡,但是每小时可以通过一万人;没有障碍的小汽车通道,每小时只能通过2000人到3000人。
但是,无论对哪个城市而言,将公共交通摆在优先的、第一的、核心的、至上的位置,都是知易行难。这背后存在着诸多困惑与问题,比如:政府的投入和公益性问题。对许多地方来说,想树立“公共交通属公益事业”的观念,很困难。是公益事业,那么政府就得舍得投入。一些地方宁可在修路上大投入,也不肯在发展公共交通中投入多一点,因为前者是看得见的政绩。
公交优先,必然要增加车辆、延长和开辟公交线路,而更基础、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规划好城市空间与路网布局、建设好公交道路与场站。重视规划先导、推进设施建设,不是空口说说的。这其中还有一个路权配置问题,在改扩建中,到底建不建非机动车道(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道)?如果不建,潜意识里还是“一切为小车通行服务”的观念。
有人说,高峰期公交上能“把人挤成名片”还真不算夸张,这样的城市公交让人望而生畏。如何才能让“有车一族”上下班之时放弃驾车去乘坐公交?基本要求就是“方便、快捷、舒适”。
一个城市理想的公交状态,应该是基本上“人人有座位”,这个目标在发达国家和发达的城市基本实现了,而我们还处于望洋兴叹的阶段。
这一切问题,最终归结为一个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动力问题。缺乏强大的动力,那么,公共交通依旧是“老牛拉车”。如果“公交优先”“公交第一”做不到,那么城市的“治堵”必定会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