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一线各大城市,为了控制机动车数量过快过猛的增长,缓解道路拥堵状况,纷纷出台政策来控制机动车总量。其中对新车牌照数量的控制方面,每个城市的政策各有不同。上海实施私车额度无底价拍卖,北京通过“摇号”的方法分配车牌,广州和天津的政策,则实行拍卖与“摇号”相结合的办法。
自1986年以来,上海开始实施私车牌照限额发放,无底价拍卖的政策,并一直沿用至今。上海采取私车牌照拍卖的阶段性做法,参照的坐标是新加坡,新加坡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城市,地狭人多、道路有限,因而采取了牌照限额拍卖的方法控制车辆增长。有关方面认为这项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总体车流量,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上海的治堵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故事可以从20多年前说起……
专家视角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惠英博士:
增强治堵政策的系统性是关键
靠单一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但上海的私车额度拍卖政策对于防止交通拥堵进一步恶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也都开始对小汽车拥有量,实行了不同的控制政策,这也反映出特大城市对小汽车总量的调控是必要的。我觉得机动车额度拍卖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下去。
自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上海机动车额度拍卖政策已持续了20多年。据统计,2002年到2013年,已有超过90万人通过拍卖获得牌照,实行私车额度拍卖政策最重要的作用是将私人机动化的速度放缓,从而为公交的发展争取时间,公交的服务水平提升了,交通拥堵问题才不会这样困扰大家。
目前公众更为关注的是这一政策如何深化和延续,增强治堵政策的系统性是关键。
1986年
198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块私家车牌“沪AZ0001”在上海诞生,被视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里程碑,时人评说“这标志着私家车正式开创了新局面”。上海市交管部门规定私车牌号使用“自备车”的第一个拼音字母Z,上海人称之为Z牌照。那时投放市场的沪Z“自备车”牌照数量极少,且以10万元天价起拍,在当时的收入水平之下,也称出于控制交通总量的意图。
此门一开,小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已是大趋势,城市交通势必面临一股巨大的冲击波。
1992年
1992年7月,上海试行了一次“Z”牌照吉祥号码的拍卖。当日拍卖会拍卖的14个吉祥车牌,全部成交,总金额高达人民币224.8万元,当天的竞拍盛况被全国媒体广泛报道。其中以“Z0518”汽车牌号竞争最激烈,因为“518”的谐音是“我要发”。开场仅几分钟就从起拍价2万元猛地抬到竞价30.5万元成交,然而事后不久,买主就因债务问题导致这块车牌被司法机关查收,天价车牌成为笑谈。这之后,公安部下令全国禁止拍卖“吉祥数字”车牌。
也正是在此前后,上海开始大量修建高架道路,采取多种措施,缓解越来越明显的交通拥堵。
1994年
更多的专家学者认为,现行的私车牌照额度拍卖始于1994年。当年,上海开始以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方式,对私车牌照额度进行市场化分配。正是这项规定,开启了上海对私车牌照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先河。
当时能买得起私车的人少之又少,每月拍卖数量不过几百辆。到1997年底,上海私家车总量为4203辆。从1994年到1999年,总共拍卖私车额度才1.1万辆。这段时间,“Z”字牌照底价一般是10多万元,最高时接近20万元。
当年,历时5年修建的上海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全长48公里的内环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高架、地铁等重大交通工程一个个竣工,让饱受了1980年代交通拥堵之苦的上海人尝到了通畅的甜头,1990年代中期,可用8个字来概括上海的交通状况—趋向通畅,有所超前。
1998年
1998年6月8日,为了支持本地和国内汽车工业,上海适度放宽私人购车限制,推出针对上汽出品的桑塔纳和别克轿车的私牌,给予显著优惠,再度引起关注。此两类车的私牌竞拍以两万元起拍,而要购买非上海产地汽车(包括国产车和进口车)则仍须10万元起价竞拍,两年以后若车主淘汰桑塔纳和别克轿车,更换新车则该牌照不再受任何限制。不过,这一做法执行不久就被取消。
2000年
时值中国面临入世,2000年1月,上海开始推行私车额度无底价拍卖,拍卖的规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此规则适用于所有国产车,每月拍卖一次,当月最低中标价8800元,一度成为“惠民政策”。不过,进口车的牌照另行拍卖,拍价在5万元上下。
当年还有两个政策的“插曲”引发舆论关注。
第一,为拉动房地产销售,“车房组合销售”措施出台,购买内环线以外30万元以上的商品房一套,购私车牌照仅需5000元;如购买的是浦东指定楼盘中的商品房一套,同时所购轿车是沪产桑塔纳或别克,私车牌照免费赠送。不过,“车房组合销售”当年10月就被叫停。
第二,当年的公务车改革制度。上海大众、上汽集团(600104,股吧)、宝钢等大企业的员工购买沪产车免费发放牌照。这样的政策激起了外地厂商的不满,于翌年3月20日取消。
2003年
2003年3月,上海“牌照拍卖”制度再次变革。上海宣布将国产车和进口车上牌额度合并拍卖,进口车也开始享受“国民待遇”。拍卖于是成为人们获得私车牌照的唯一途径,拍卖形式也由最早的纸质标书投标改为用电脑进行投标。
2004年
2004年5月,上海的牌照拍卖被推到风口浪尖,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的黄海公开质疑,上海私车牌照拍卖违反了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此,5月25日,时任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采取机动车私车牌照拍卖政策,是为了控制机动车数量过快过猛增长,缓解道路拥堵状况的阶段性做法。这种以市场化手段配置短缺资源的做法是在目前道路交通建设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实施的,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和完善,这些做法将会发生变化。
2004年9月28日,上海首次启动公务客车额度投标拍卖,投放额度为200辆,起拍价为2.9万元,平均中标价为3.06万元。
2007年
2007年以前,上海私车额度拍卖实行的是“密封投标制”,即每位竞标者在规定的3小时时间段内提交一个出价,然后系统根据当月的额度数量,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确定当月的最低中标价,投标不低于最低中标价的竞标者将获得当月私车额度。
2008年
2008年1月,上海市私车额度拍卖制度在实施8年后进行首次修改。当月,私车额度中标价大幅下跌。
新的投标规则实施了“拍卖过程信息公开”和“有限制地修改出价”的原则。由原来的密封投标改为两阶段投标,增设了投标过程信息公开和有限制价格修改两项功能。投标时间从原先3小时压缩至1.5小时。其中前一小时为第一次报价阶段,投标者必须投标,否则视为放弃,系统将即时公布当时有效投标人数、当时最低可中标价;后半小时为修改投标价阶段,除了上述公开信息,系统还将根据前1小时报价情况,计算并实时显示当前可修改投标价的范围,供投标人修改时参考,投标价调整至多两次,每次只能在现场公布的最低中标价格上下300元之内进行调整。这样一来,等于限制了竞标者的出价范围,使得竞标的成功与否变成了“最后一分钟的争夺”。
2013年
在2013年3月份的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现场,当天23589人争夺9000个额度的激战中,中标均价最终达到91898元,创造了2003年上海拍牌制度定形后的历史最高价。
2013年4月起,上海私车额度拍卖设立了“警示价”。当私车额度单月成交均价涨幅达到3%时,次月设警示价;如果涨幅达到6%,则在其后2个月均设警示价。警示价为此前三个月投标拍卖平均成交价的加权平均价,在第一次报价阶段投标者的出价不得高于警示价。
2014年
新一轮上海交通白皮书已预告,将研究并实时出台“小轿车额度有期限使用”的政策。“小轿车额度设使用期限”等政策已有储备方案,这意味着上海小轿车牌将有使用期限。
对此,2014年4月,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做客“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小汽车额度有限使用是上海机动车额度管理的储备方案,是否实施,关键看上海机动车保有量的发展速度、市民对于机动车出行的使用强度、城市道路可承受度,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程度等多种因素。
实行额度有限期的措施因涉及重大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在出台前肯定会反复听取意见,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公平。不过,对小汽车的管理趋势是从目前的“控制拥有”逐步转向“控制使用”。
与此同时,上海将根据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的停车位。
孙建平表示,住宅、商铺等都要在规划中设置一定的停车标准: “在上海中心城680平方公里内,平均每平方公里住1万人,如果按照3000个家庭来配置停车位,上海中心城的停车位远远不够。所以在提前规划的基础上,还得利用地下、错峰停车等各种空间和措施,解决停车问题。 ”但他也承认,从控制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中心城区的停车收费会有所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