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交通的拥堵“历史悠久”,上下班高峰期不少有车族都能体会到“寸步难行”的情形。在今年2月份,由佛山市交通局公布的五区工作日早高峰拥堵指数,三水位居全市第三,比邻区南海还要高。
记者走访发现,耗资1.7亿元的西南中心城区主干道广海大道改造完成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堵,但次支路压力骤增的状况愈显突出。近日,记者从三水相关部门获悉,为缓解交通压力,三水交警部门已在加紧制定智能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初步计划分三期实现,具体试行时间尚未确定。
主干道拥堵好转
次支路压力骤增
2011年,广海大道的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改造后广海大道设计车速从原来的40公里/小时增至60公里/小时。
广海大道改造后的提速实际上只是缓解了西南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在西南中心城区仅1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每逢早晚高峰,广海大道北面的健力宝立交因广三高速上跨并设有4个上下行匝道,交通经常“乱成一锅粥”;而在东边,沙头片区与主干道的连接被广茂铁路割裂,每当火车轰鸣而过时,铁道两旁不时出现排长龙的景象。
据晚高峰期间道路交通调查显示,中心城区主要干道和交叉口高峰时间约50%处于较为拥挤状态,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广海大道、健力宝路、三水大道、口岸大道和文峰路等道路,其中广海大道、健力宝大道流量达到3000~4000辆/小时。
“三水的交通现状很大程度上源于先天不足。”老三水人吴章荣认为历史上三水的城市空间就偏小,城市内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道路也并不十分通畅。市民唐建丰也认为“主干道拥堵有好转,次支路压力骤增”。
智能交通制定中
计划分三期实现
“三水是很典型的潮汐型交通”,区环运局相关负责人剖析交通顽疾时表示,三水的交通现状主因是在“工作在镇街,生活在西南”的格局下,每逢上班早高峰,大量的车流会沿健力宝路、南丰大道一路向北涌向中、北部镇街;到了傍晚,这批车流又如候鸟般集体回到西南城区。
在三水交通管理部门看来,治堵不能仅着眼于局部,只有多方联动、采取“管”、“限”、“引”、“建”等措施才能下好这“全局一盘棋”。
“要解决堵车的烦恼,第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城市格局,特别是要摆脱西南独大,为什么我们要提三大板块联动发展,因为要逐步将人口和产业作均衡分布。”今年春节后接受微访谈时,区委书记苏伟波称。
为缓解堵车状况,今年三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智能交通建设。记者昨日从三水交警部门了解到,已在加紧制定智能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初步计划分三期实现,其中一期项目将在广海大道、健力宝路等城区主干道试行,具体推行时间目前尚未定,“智能交通建设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公路交通容量,减少道路拥堵,缩短行车时间”。
知多D:
什么是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资料显示,佛山从2006年开始构建智能交通系统。2010年,南海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投入使用。2011年8月,禅城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投入使用。根据评估,在禅城区智能交通一期系统建成后,季华路、魁奇路、绿景路、汾江路、岭南大道等主干道的通行能力提高了15%,行车速度提高了25%,停车次数与延误时间减少15%,对整个区域的交通拥堵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