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处理好一起交通事故,一个半月时间快速处理轻微物损事故800起,占接处警总量的62%。与去年同比,事故总量虽上升了8%,但处警速度却大为提高,接处警群众满意度从年初的96.63%上升到98.9%。
这是今年以来,新昌县公安交警部门坚持民意导向警务和创新发展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巧借微信平台,综合施策,推出“精细化管理、多层级处警、一站式服务”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模式后出现的可喜变化。
一年交通事故接警数达13908起
事故处理和秩序维护工作挑战严峻
破解交通管理工作困难已成为当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从新昌县的情况看,一方面,机动车逐年攀升,交通事故量大,近三年全县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速达20%左右,2013年新增8511辆,总量已超10万辆,2013年交通事故接警数达13908起,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3%。另一方面地处丘陵,山多地少,城区地域狭窄、道路少、路网结构和路况复杂;交通事故处警案多人少,民警经常加班加点,疲于应战,但群众满意度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尤其是城区高峰期,时常发生因事故处警迟缓造成的人为拥堵,给事故处理和秩序维护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全员接警现场处置
三大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体系。交警部门迅速筹建了交通事故快速接处警中心,对全县事故处理工作进行科学调度。将事故处理单一由事故中队负责调整为交通一线警力现场处置。辖区中队在做好路面巡控的同时,确保1至2组事故处警力量,随时听从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建立分层管理的勤务体系。建立“物损事故就近处警、特定事故指定处警、统筹调度交叉处警”的快速接处警工作机制,按事故警情不同分别指令不同警种负责。
建立绩效挂勾的考核体系。重新调整交通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路面执勤民警一警多能,兼顾“秩序管理”与“事故查处”,与事故处理民警分工不分家。同时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事故现场处警后的后续交接和回访、督查、考核等保障制度,推动了创新措施的落实。
微信平台专人负责
三项建设,筑牢机制保障
创新平台建设。注册登记了用户名为“新昌交警”,微信号为“zjxcjj”的微信平台,专门指定2名民警负责微信平台服务工作。在全市交警系统中率先建立“微信快速自助处理轻微交通事故”新处警模式。
理顺理赔服务。主动与全县各保险公司进行沟通,研究经损事故理赔程序,进一步简化理赔手续。同时在交警大队开设理赔窗口,邀请评估中心、保险公司入驻大队,开展“一站式”事故处理理赔服务,免除了事故当事人理赔奔波之苦。
加强执法培训。为确保事故处理规范高效,分批对路管民警进行了物损事故处理和微信处警工作培训,既规范了操作流程,又熟练了工作操作。
11万机动车驾驶员参与“微信自处”
三大效能,提升参与合力
发挥警示效能。通过微信平台连续发布“新昌交通事故视频警示录”、“事故很震撼,行车请系安全带”、“车祸是怎样发生的”等一系列交通安全教育视频和图文信息,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对上述新处警模式产生兴趣。数天内浏览人数就达50000余人次,成为继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外又一重要宣传渠道。
发挥服务效能。微信平台通过审核认证后即开通了交通路况、车管信息、车辆违法查询、事故处理等栏目,为群众事故处理、驾车出行、车辆年检、违法处理提供便利。交警部门还将定期安排专人开展“微访谈”和“微交流”,通过微信向老百姓答疑释惑,并在网上接受群众监督。
发挥管理效能。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广大交通参与者通过交通事故微信平台处理简易交通事故。建立计分学习对象,驾驶员培训对象等重点对象必加微信平台制度,发动全县11万机动车驾驶员参与“微信自处”。通过向广大驾驶员推广“微信”处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快速处警,推动事故处理工作从“全警处警”向“全民处警”转变,从交通管理向交通治理转变。
5分钟处理好事故警力消耗成倍减少
微信处理平台正发挥越来越大的用用
处置时间成倍缩短。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微信自助处理交通事故要求将现场照片传输给指挥中心,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整个处置周期不会超过5分钟,而这在平峰期至少需要15分钟,在高峰期需要30分钟。
警力消耗成倍减少。仅需一名民警在微信平台上与当事人沟通,足不出户即可将事故处置完毕。相对于双人处警,可节约一半以上警力,大大缓解当前警力资源严重缺乏的局面。
社会效果明显增强。得益于微信平台可直接运用于责任认定和事故理赔“一站式”服务,微信自助处理微事故方式被群众接受并广泛使用后,将在缓解警力不足、减少人为拥堵、增进当事人间的和解、提高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