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未堵先治”的理念,今年治堵工作将向县域拓展。其中余姚市、慈溪市列入全省治堵考核体系,发展县域公共交通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县(市)区年内要新开通一条以上公交优先示范线路;同时,启动县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建设。
此外,为强化各县域与中心城的交通联系,今年拟依托城市高等级公路,开通中心城区至余慈组团,至奉化、宁海、象山南部组团,以及组团之间、重大客流集散地间大站快车。
2013年城市治堵回顾
公共自行车从0到1.5万辆
公交专用道从10公里到40公里
治堵第一年,
被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这些变化
主城区公交出行总量日均达到139.9万人次,公交分担率提升了3.4%,超过省定3个百分点指标;城市交通满意度提升至76.4%——这是去年一年,宁波公交优先取得的成绩。
就在去年11月,宁波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
路权优先,公交专用道从10公里增加到40公里
去年是我市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五年行动的第一年。确立公交优先策略后,启动实施了江南路—福明路、大闸路—惊驾路、环城西路等多条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专用道规模也从原先多年才建成的10公里,增加到40公里。
新辟优化市区公交线路76条,15条线路提速20%
针对公交车线网密度和高峰班次不足的问题,去年市区新增更新公交车540辆,新辟优化市区公交线路76条。东部新城、南部新城等城市新区,以及洪塘、慈城、九龙湖等地公交覆盖,加强了新铁路南站、邱隘临时站、铁路庄桥站的公交衔接服务。
在交通提速方面,选定了15条提速20%示范线路,采取过绕线路截弯取直,设置了14条“绿波带”智能交通控制,60个主干道交叉口公交车优先通行。目前,基本实现了15条公交线路高峰运营时速达到15公里。同时,开通迷你环线、社区巴士、区间线等,填补线路截弯取直带来公交覆盖空白点等。
为了方便换乘,去年公交首末站21个,升级改造100多个公交候车亭,而南站等公交枢纽站则实现了旅客出行“零换乘”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另外,在推进市中医院和西草马路两地块公交综合体建设时,不仅考虑建设公交场站,同时融入物业、地下空间利用和公共停车泊位。
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甬慈线公交化改造
城乡客运一体化也在加快推进。目前,市区范围公交化率达100%,市域范围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超过70%,余姚、慈溪实现全域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在之前甬余线(宁波至余姚)公交化改造示范带动下,去年顺利实施甬慈线(宁波至慈溪)公交化改造,开通换乘衔接的大站快线公交。
公共自行车:从0到1.5万余辆
同样在去年,宁波也成了“有公共自行车”的城市。2013年9月22日,首批8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试运行;截至年底,完成611个网点,投放15035辆公共自行车。
增加停车位,也是治堵的手段之一。去年,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四区专用停车泊位新增了4万多个,其中公共的增加了1760多个停车泊位。第一医院门口、通途路新芝路口等28处拥堵点,10条重点治堵道路交通通行得到改善,机动车守法率达90%,非机动车及行人守法率达80%。
新招:“1小时优惠换乘”,走绕城高速通行费减半
如何破解“治堵”这个老问题,我市去年用了不少新招数。市六区公交车1小时优惠换乘、绕城高速对“浙B”牌照各类车辆实行通行费减半收取、市区主干道设置“潮汐车道”等,这样一来,市民逐渐爱上公交出行,跨区行驶的小车避开在市中心“轧闹猛”。截至目前,“1小时优惠换乘”受益乘客达4500余万人次,而优惠换乘范围也已扩大到市区全部公交企业;宁波绕城高速对“浙B”牌车辆实行通行费优惠,日分流车辆已达到约5000辆次。
此外,“治堵”也用融入了时尚元素。去年9月7日,宁波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网站和移动终端产品“宁波通”正式发布。该平台整合了无线公交、规划出行、信息诱导等20余项功能,基本实现了一机在手的“买票不出门,出门不问路,打的不等待,停车不找位”的美好愿景。查询范围覆盖市六区全部公交路线,市民出行可以对公交车到站实时信息进行查询,做到心中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