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波市区320个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优化工程被列为市缓解城市交通拥阻的民生工程之一,市交警局以“点优化、线设计”和“时段控制”为原则,在充分调研路口、路段实际通行条件基础上,逐步完善市区SCATS(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路口控制参数优化、相位优化、干道绿波设计,不断提高交通信号运行的合理性、科学性,充分发挥信号控制系统在调控、均衡城市交通负荷的能力,为城市排堵保畅发挥重要作用。
一、全面普查市区SCATS路口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
1、借助SCATS中心管理软件和视频监控图像,并结合路口实地巡查,全面采集路口基础交通数据,更新了320个SCATS路口相位设计图,系统性地整理了所有路口的相位方案、控制模式、降级方案、线圈状况等运行参数。
2、实地调查SCATS路口在信号灯设置、显示和配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信号灯设置是否符合国标、信号灯显示是否正常、黄灯及黄灯时间是否正常、倒计时显示是否正常准确、行人信号灯及时长是否足够、信号配时是否存在明显问题等。
二、深入做好单点路口交通信号控制优化
1、控制程序升级。对市区320个路口SCATS控制程序进行升级,增加倒计时200-400毫秒的触发脉冲,降低夜间最低绿灯时间限制,同时对行人过街时间等参数进行了合理化调整,兼顾了行人过街安全和车辆延误。
2、相位优化。根据部分路口实际需求,合理调整相位控制,如槐树岗、永北岗、兆龙岗、矮柳岗等右转分时段控制;对早晚高峰流量有潮汐流特征的路口设计潮汐相位控制,如西门岗、板桥岗、联丰岗、江厦桥东岗、大闸岗等。
3、参数优化。根据路口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调查数据,SCATS的实际运行数据,并结合HCS单点信号优化,完成了约100个路口降级模式下的固定配时方案和主控模式下的绿信比方案的精细化设计,优化了原有信号配时方案,保证了在不同状态下控制的合理性。
4、设计“时段控制”策略。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人工干预的频度等,对每天24小时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在早上7:00—9:00和16:30—19:00两个交通高饱和时段的交通节点以各级指挥中心人工干预为主,9:00—16:30交通中饱和时段以系统自动控制为主,19:00—次日7:00交通低饱和时段系统进入逐级降周期控制模式,使系统周期时间尽量满足实际交通需求。
三、积极实施“干道绿波”工程
按交通流量、道路属性等进一步优化、设计干道绿波,在系统自动控制期间实施“双向绿波”“单向绿波”和“潮汐绿波”,同时根据流量和周期在高峰时段进行“双向绿波”向“单向绿波”的切换,如世纪大道,因惊驾路、民安路东西流量很大,为照顾东西通行,南北方向自动切换为由南向北的单向绿波。
1、已经实施“双向绿波”道路:福庆南路(通途路-兴宁路),设计时速60公里;宁东路(东部新城),设计时速60公里;江南公路(高新区),设计时速60—70公里;江东南路(灵东岗到桃源街),设计时速50公里;通途西路(鄞州段16个路口),设计时速70公里;世纪大道(兴宁路—江南路),设计时速50公里;人民路,设计时速50公里;环城西路(联丰路-环城北路),设计时速50公里。
2、实施“单向绿波”道路:兴宁路(蓬莱岗——福明路),高峰单向出城绿波;福明路(姚隘路——百丈路),单向绿波;百丈路(灵东岗——中兴岗),单向绿波;柳汀街,高峰出城绿波。
3、实施“潮汐绿波”道路:通途路(江东段),潮汐绿波;中山西路(西门岗——板桥岗),潮汐绿波。
以上“干道绿波”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通行,特别象世纪大道“双向绿波”的实施,使世纪大道近似具备快速路的功能,极大提升江东区域南北交通通行效率,但“双向绿波”需对通行相位进行改造,对相交叉的次路与非机动车有较大影响,需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