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文
自上周六夜间开始的伦敦骚乱,短短3、4天里已蔓延到伦敦大都会多个街区,乃至伯明翰、利物浦、诺丁汉、布里斯托尔等伦敦以外许多城市,民众对此忧心忡忡、愤懑不已。
许多分析家认为,由一起突发事件所引发的伦敦骚乱,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便串联起如此多的年轻人上街,并迅速蔓延到伦敦内外众多城市、街区,现代通讯平台,尤其加拿大RIM生产的黑莓手机“功不可没”。黑莓手机最大优点和特色,在于加密通讯功能,使用黑莓手机进行相互短信通讯联络的客户,其信息即使被监控、窃取,也无法破译,多台黑莓可以构建成一个群组,实现机密群组聊天(BBM服务),构成免费、安全的“黑莓通讯网”,并拥有方便、安全传输大量即时信息的功能。
这些功能原本是为了方便商务人士“把办公室装进口袋里”的特殊需要,但这种手机私密通话,不易受到干扰和破解的特性,却受到崇尚个性,喜欢群聊又不喜欢互联网平台扰攘的英国青少年青睐,据英国通信监管机构Ofcom统计显示,不满20岁的英国青少年中,拥有黑莓手机者竟占37%。在此次伦敦骚乱中,“黑莓通讯网”BBM充分发挥了廉价快速“串联”工具的作用,在极短时间里将诸如“警察不公”、“警察施暴”、“街上出事了快来”,甚至“××处有不花钱就能拿的新潮球鞋,放心,没警察”之类极富刺激和煽动性的信息到处传播,让不少懵懂莽撞、事发前或许根本不知道马克·杜根(伦敦托特纳姆区居民,他上周四被警方在跟踪追捕中射杀,是事件的导火索)为何许人的青少年,在从众心理、宣泄不满的快意,和法不责众的“打酱油”心态下,阴差阳错地成为骚乱的一份子,并为骚乱的蔓延、深化火中添柴。
鉴于此,一些政治家呼吁“规管”黑莓。托特纳姆区下议员大卫·拉米就在推特上呼吁暂停黑莓的BBM功能,理由是这种功能“便利于犯罪分子串联而不利于警方追踪”,还有人呼吁RIM提供信息给警方协助破案。针对此,RIM发言人宣布“将用任何方式”协助英国警方,但拒绝透露是否会向警方解密。
然而问题的要害,并不在于英国当局会否如去年阿联酋那般强行封杀黑莓,或RIM会否甘冒得罪客户的风险,牺牲自己的加密特质,与英国警方合作,换取自己在英国的“领地安堵”,而是一个更值得深思的话题——这么做有用么?
事实上,正如英国警方所承认的,黑莓其实是骚乱串联的“备胎”,是在警方公开宣布将监控推特、脸书等近来在伊朗和中东民众抗议浪潮中风靡一时的“串联明星”后,成为串联者信息传输的首选。伦敦甚至英伦三岛,都是个很狭小的地理范围,即便没有推特、没有黑莓,甚至没有互联网、电话,信息的传递,人员的串联,也并非很迟缓、很复杂的事。
黑莓也好,推特和脸书也罢,说到底不过是信息传播、人员串联的渠道、网络和平台,而骚乱发生、蔓延的根源,则有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社区贫困化、青少年高失业率、移民和本土居民间的不平等、种族隔阂,公共事务开支和福利预算的削减导致贫困人口生存环境恶化,等等等等,正是这些社会因素,让一起偶发事件成为骚乱的导火索,让众多对现实怀有这样、那样不满的青少年以此为契机卷入骚乱,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因素和不满情绪到处都有,骚乱信息的传播也才成为一种普遍的需要,并拥有广大的受众和市场。
只要这种需要、受众和市场存在,即便封杀了黑莓,全面监控了网络,信息也还会用更新或更旧、最现代或最原始,可以想象或难以想象的手段、途径和平台传播、串联和扩散,1985年的北伦敦骚乱同样起源于托特纳姆区,导火索同样是一名贫民死于和警方有瓜葛的意外,且蔓延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破坏力更强,那时候既没有推特、脸书,也没有什么黑莓,但同样有与此次类似的一系列社会根源,也就同样有骚乱信息的传播、串联、扩散。
黑莓充其量只是英国骚乱事件信息的传播载体,正方也好、反方也罢,都应更多从骚乱的社会根源上下功夫,而不应执着于一个既可载舟、亦可覆舟,本身并无任何倾向性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