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自市科技局的消息称,象山县人民政府申报的2011年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梭子蟹产业综合提升工程”项目,获中央财政300万元支持。按照该项目的实施计划,在2013年前,象山将在其东部沿海规划500亩建设以梭子蟹为主的现代水产种业园区,培育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良梭子蟹品种,打造长三角梭子蟹育苗基地。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项目开展后,能大大提高梭子蟹产量,梭子蟹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届时,阿拉就可以吃到更多物美价廉的蟹产品了。
全国1/6的梭子蟹产自象山
梭子蟹,俗称“白蟹”,其脂膏肥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象山海域特定的水质盐度,非常适合梭子蟹生长。据宁波大学梭子蟹养殖专家王春琳教授介绍,北方的梭子蟹为防止冻死,必须在每年12月份前起捕上市,南方也需在1月份前起捕上市,以防止抱卵影响食用价值,而象山的梭子蟹不仅能自然越冬,一直可以养殖到3月底,销售时段最长。因此,每年3月份,南北市场的梭子蟹来源主要以象山梭子蟹为主。由于梭子蟹供不应求,近几年市场价一直攀高,2010年市场均价达到每公斤150元。
象山的梭子蟹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以捕捞野生的成熟个体(膏蟹)进行暂养出售,但规模较小。进入90年代,开始捕捞自然蟹苗进行放养,规模逐渐做大。1997年开始,梭子蟹人工育苗成功,逐渐形成从梭子蟹育苗、养殖、运销、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化运作体系。
2010年象山梭子蟹养殖面积7.5万亩,产量4100吨,产值4.5亿元,占全国养殖面积1/6,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梭子蟹养殖、销售中心。
育苗与养殖技术传统制约产业发展
“然而,在梭子蟹养殖过程中存在的育苗与养殖技术传统、生产产量不稳定、产业核心企业不强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市梭子蟹养殖的整体发展。”市科技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解释说,目前我市梭子蟹育苗所用的亲蟹基本上采用自然海区捕捞蟹,因而缺乏优良品系;再加上人工育苗技术不稳定,缺乏新型高产高效养殖模式与技术,缺少适口配合饲料且应用面窄,病害较严重,苗种质量难保证,产量提高动力不足。
此外,产业链不够完善也是一个问题。他指出,目前,我市梭子蟹产业以活蟹、鲜蟹与冻蟹销售为主,加工产品品种单一且附加值不高;梭子蟹产品销售季节性较强,暂养与运输手段缺乏,常年销售产品缺少,第三产业开发力度不足。
“因此,我市有必要组织产学研科技服务团队,从种苗、养殖技术与模式、鲜活运销、产品开发、品牌建设、旅游文化等产业链环节,开展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来提升整个产业科技支撑能力。”该人士指出。
打造长三角梭子蟹育苗基地
记者看到,按照2011年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梭子蟹产业综合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在2013年前,象山将在东部沿海规划500亩建设以梭子蟹为主的现代水产种业园区,培育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良品系,集成全人工育苗先进技术,建成优质饵料规模化供应体系,提高苗种质量与成活率,达到苗种自给,从而全面提升梭子蟹种业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打造长三角梭子蟹育苗基地。
通过梭子蟹现代种业园区建设,要实现每万只蟹苗节省育苗成本100元,按年育苗6000公斤(3万只/公斤)计,年节约育苗成本300万元。
同时,还要建设4个万亩梭子蟹标准化养殖园,推广梭子蟹半人工繁育与养殖一体化技术、“蟹-虾-贝”池塘生态高效混养技术、梭子蟹单养高产技术,从而达到平均亩产增加25%以上,减少苗种支出1000万元,增加产出8500万元。
“在此基础上,象山将示范推广梭子蟹生态高效、鲜活保鲜、育肥增膏及工厂化、设施化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开发梭子蟹文化滨海特色旅游,建立集苗、养、加、销、文、闲一体的完善的梭子蟹产业链,将象山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梭子蟹产业带。”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