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南京市为什么总是被误读

2011年08月04日 08:52 北京晚报

  侯江/文

  南京市政府部门最近被“误读”了两回。不留神的话,这两回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回事。不单事情的性质相似,就连被误读的数额都完全一样。

  第一回,是7月26日,南京市住建委紧急召开新闻通气会,就近日网络上流传的“南京市将花1亿元粉刷房顶”的谣言进行辟谣,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传闻不实,不是全南京城,是100栋楼的屋顶要修缮、上色,费用大概在3000万至5000万左右。整个工程的费用将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支付,不会让老百姓出一分钱。

  “1亿元粉刷房顶”的谣言犹言在耳,马上又出了“花1亿元换路牌”之说。据媒体报道,南京将在2014年青奥会之前更换全市路牌,目前已更换320余块,投资98万元,平均一块路牌花费约3000元。而南京市共有道路7265条,需规范设置路牌30792块,按已公布的造价此项费用需近亿元。南京城管局回应称,从未发布此数字,花1亿元换路牌系误读。另外,经过招投标程序,城管局纪委全程参与,最终以91.3万总价发包,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即路名牌制作、安装和后期维护费用,总价下浮7%,每块花费2792元。

  甭管是刷房顶还是换路牌,被老百姓“误读”的空间,难道只在三五千万与1个亿人民币之间、在所有屋顶与100栋楼的屋顶之间?难道只在2792元一块的路牌与3000元一块的路牌之间、在98万元与91.3万元的发包总价之间?也许有关单位没有意识到,真正让老百姓搞不清楚的,不仅仅是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钱,可能更重要的是,究竟有没有必要花这个钱?

  官方的解释里,有一句话非常发人深省:“整个工程的费用将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支付,不会让老百姓出一分钱。”看上去是抚慰人心的话,怎么越琢磨越让人郁闷呢?市区两级政府的钱,不是老百姓的钱吗?如果不是的话,那又是谁的钱呢?这些钱,最终要听从谁的调遣?

  如果听从纳税人的意愿,也许,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更倾向于把国家的(当然也是大家的)钱花在城市排水系统、公共交通、教育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上,而不是用钱来换取从地标性建筑物极目远眺的愉悦感以及路牌的成色等“良好面貌”上。也许,正是出发点不同,才导致“误读”的一再出现。所以如果出发点一直不同下去,那么,“误读”肯定只会越来越多。误读多,误会解除不了,总不是好事,而且,总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