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履新IMF副总裁

2011年07月27日 09:23 新华社

  26日,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朱民正式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职位,他成为史上首位进入该组织高级管理层的中国人。朱民的上任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增加了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但是这仅仅是起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IMF高层的中国面孔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2日宣布,IMF女总裁拉加德提议朱民“从2011年7月26日起担任新设的副总裁一职,与其他三位副总裁一道为总裁提供支持”。这是自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以来,首次打破管理层“一正三副”的模式,为朱民增设第四个副总裁职位。美国人戴维利普顿将出任IMF第一副总裁,接替即将于今年8月31日退休的约翰利普斯基。IMF另外两位副总裁,一位是来自日本的筱原尚之,另一位是拥有美国、英国和埃及三重国籍的妮玛特莎菲克。

  1952年出生的朱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至1996年,朱民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此后回国发展,转到中国银行任职,先后担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及副行长;2009年10月,朱民调任中国央行副行长,2010年2月,他被任命为总裁特别顾问,开始在IMF就职。IMF总裁拉加德表示:“朱民拥有政府、国际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高超的管理和沟通技能以及对基金组织的深刻理解,我期待着他的支持。”

  中国话语权将提升

  截至今年6月,IMF共有187个成员国。去年11月5日IMF执行董事会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从3.72%增加至6.39%,投票权也从3.65%增加至6.07%,超越了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任命朱民担任副总裁是IMF新任总裁拉加德承诺计划的一部分,即要让新兴市场国家更多地参与进来。此举将标志着中国人首次在IMF高级管理层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选择朱民,与其杰出的个人才能有着直接关系。朱民兼具政府、市场与学界背景。“但同时,中国在世界金融领域影响力的日益上升也是IMF选择朱民为副总裁的原因。”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组织,朱民的上任代表着中国在该组织的话语权提高,新兴经济体话语权的提高。”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朱民的任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还远没有达到预演世界经济体系变动的地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组织上有关规则制定权和管理权之争仍然很漫长,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