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餐具,有偿使用,每套一元。”这些号称“高温消毒,无菌包装”的消毒餐具已经摆上了甬城许多餐馆的饭桌。但是,这些看似很干净的餐具,真的干净吗?一个星期前,记者接到读者老胡的投诉:拆开消毒餐具的塑料薄膜,小茶杯里竟沾有辣椒皮。上星期,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触目惊心:老胡用的那套消毒餐具塑料包装薄膜上,印有“伊康保洁有限公司”,还宣称是380℃远红外线高温消毒,无菌包装,已达国家卫生标准。记者到这家消毒公司应聘,并在消毒车间里工作了一天,经历和看到的场景是:不问健康证就直接让记者上岗;包装区工人赤手空拳,甚至赤膊上阵;等待包装的半成品上不时停着苍蝇;“消毒”过的调羹、筷子掉到地上,捡起来扔进筐子,就可直接包装……
读者投诉
消毒餐具上沾有辣椒片
顾客老胡常到江东紫鹃新村附近的大排档吃饭。一个星期前的一天,当他拆开消毒餐具的塑料薄膜包装时,赫然发现,小茶杯上竟沾着一小块红红的辣椒片。
老胡质疑餐馆老板,餐具消毒过了,为何还有这样的东西。老板无奈地表示,餐具是消毒公司送来的,他们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最后,老胡用开水反复烫洗餐具,才敢使用。
老胡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也不时接到关于消毒餐具不卫生的反映,并曾有过亲身经历:拆开包装袋,就看到洁白的盘子上有污渍,用手轻轻一擦就掉了。
昨日下午5点左右,本报记者来到江东紫鹃新村一带,周边众多的饭店和餐馆已经开始为迎接客人而忙碌起来了。
走进在紫鹃新村148号的新兴餐厅,记者发现包装好的消毒餐具已经整齐地摆上了桌。凑近拿起一看,包装袋身上赫然印着“伊康保洁有限公司”下面详细地写着服务热线、地址等内容。
当记者在附近的中小饭店和夜市大排档观察一圈后发现,和新兴餐厅一样,用着伊康保洁有限公司消毒餐具的还有好几家。
记者调查
第一步>>>
颇费周折才找到消毒公司
餐具消毒公司提供的消毒餐具包装膜上印有地址和电话号码。
根据其地址,记者找到鄞州蔡家漕工业区,可找了一圈,里面全是五金加工之类的工厂,根本没什么消毒保洁公司。
工业区里的多家企业向记者证实,里面并没有消毒公司。那包装膜上的地址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随后拨通了包装膜上的电话,试图询问他们的地址。
“我最近开了家餐馆,你这里能不能提供点餐具。”有些出乎意料,老板并没像记者想像的那样很热情地招揽生意,而是冷冷地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电话的?”
“包装膜上不是印着的吗?”对方“哦”了一声,这才询问餐馆开在什么地方,太远了的话,他们可能提供不了。
记者称就在江东儿童公园一带,应该不会太远的。随后,记者就问他们公司在啥地方,能否过去先看看,满意的话就签订份协议。
记者的提议遭到了对方的拒绝,“有啥好看的?你要的话,我们会送货上门。以后我们定期上门回收,消毒好之后再送来。你只要把地址告诉我就行了。”
既然开门做生意,为何对公司地址讳莫如深呢?
几经打听,该消毒公司电话的登记地点是在嵩江路一宾馆内。记者赶往那里,但还是没找到这家消毒保洁公司。
宾馆门口一小店店主向记者反映,宾馆后面的空房子里以前的确有一个专门洗碗的地方,但不知道这家公司叫什么名字,几个月前搬走了,听说搬到了嵩江东路一带。
沿着嵩江路,记者一路寻找。当天下午3点多,记者跟随一厢式运输车辆,终于找到了这家位于嵩江东路一小巷子里的消毒公司。
第二步>>>
连名字都没留就成功应聘
消毒公司就在那条小巷子巷口不远处,门口停放着好几辆送货的厢式货车。刚到巷子口,一股很浓的馊味就迎面扑来。
几辆厢式货车堵在公司门口,透过缝隙,记者看到里面的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
第二天上午,刚好是星期六,记者“打扮”一番之后,来到这家消毒保洁厂应聘。
当天上午,厂里没上班,记者向厂门口一老汉打听,“公司要不要招人,想在这里找份活干”。
“很缺人。”指着旁边一间办公室,老汉要记者去找老板。
说明来意后,老板打量着记者,“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这是老板的第一句话。
幸好记者已做了应对的准备:进厂之前,记者特意在公司附近转了一圈,知道旁边有个叫土桥村的村子,住有很多外来人员。
听说记者住在土桥村,老板打消了顾虑。说这工作很累的,整天都要站着,问记者能否吃得消。
记者态度坚决,称以前在工地上也干过,比这活要累多了。
“上午7点半上班,下午4点半下班,厂里管一顿午饭,但没有住的地方,一个月1800元。”老板报出了他们的条件。
话刚说完,他就走进了车间,好像在检查设备什么的,把记者晾在了一边。
记者跟着走了进去,消毒场所有3房间,都是相通的。粗洗车间堆满了装运餐具的蓝色塑料筐;旁边是包装车间,有一条自动包装流水线。
等了好几分钟,老板还在车间里东瞅瞅西瞧瞧,似乎没感觉到记者在一旁等他。
“那我还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吗?”记者忍不住开口询问。
“没了,如果没事的话,你下午就来上班。”
没有询问记者的姓名,也没说带什么证件,就这样,记者成了该消毒保洁公司的一名员工。
第三步>>>
不需健康证随时可上岗
第二天(星期日)上午7点25分,记者来到这家餐具消毒公司。男男女女20多人已陆续到位,站到各自的岗位上,等着流水线启动。
没有工作服,不用换服装,只有粗洗间几名工人带着塑料手套。他们要把那些已经发馊的剩菜剩饭从餐具里扒出来。7点半刚过,工作开始了,车间里苍蝇随处可见。
消毒公司的第一道工序在粗洗车间。车间的一侧堆放着成百上千只从餐馆拉回的蓝色塑料筐,装满了使用过的餐具。盘子碗内的鱼肉、米饭、酒水等食物残渣,在夏季的高温下,散发出难闻的馊臭味。
蓝色塑料筐旁边是一张长长的台面,七八名工人把塑料筐里的餐具倒在台上后,有的戴着塑料手套,将餐具里的剩菜剩饭扒出来,扔到放在地上的箩筐里;有的则对餐具进行分类整理:碗、盘子、酒杯、小茶杯、筷子、调羹等,都要分门别类地拣出来,便于清洗。
餐具整理好之后,有的被放到旁边的浸泡池里,有的则被放到一个较浅的塑料容器里,不同的餐具放法不一样:像酒杯,要口朝下插在塑料筐子里。之后,这些餐具则顺着传送带进入机洗工序:传输带带着这些餐具通过一个水槽,水槽的水里加有洗涤剂,餐具经过这个流程得到了粗洗。
粗洗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所谓的高温消毒工序。初洗后的餐具通过传送带,由一旁的蒸汽机通过水管提供热水进行清洗、消毒、烘干。
接下来的工序是分拣,将沾有残羹的餐具挑出来,再将碗、筷、盘等配成一套。
最后一道工序是包装,将这些成套的餐具用塑料薄膜包装好。
至于无法通过机洗程序来完成的筷子、调羹等小餐具,则被分拣出来,倒入一个很大的桶里浸泡,捞出来后就直接进入“消毒”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