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文
7月3日,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成为首个回应生乳国标问题的乳企。对此,其它几家大型乳企表示话题敏感,不予评论。日前,卫生部曾表态称生乳标准其实并未降低,而农业部正着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7月5日《新京报》)
毫无疑问,“乳业新国标”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对中国奶业未来与良心的又一次拷问。引爆这次关注的是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不久前,王先生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此话犹如一块陨石投进表面平静的“奶湖”,激起了“中国乳业新国标”的口水大战。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国情说”、常务理事金海“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等观点的出炉让战况更为复杂,一时间硝烟迷漫。
与这场争议相伴的,是7月3日左右广州多家商场均向媒体表示,雅培、惠氏等均已开始涨价,幅度在10%左右,有部分商场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着涨。这让人联想起今年初,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2010年前11个月,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2011年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相关人士提醒,洋品牌的大举进入,导致国产奶粉产业链异常脆弱,产业链一旦遭到彻底破坏,我国婴幼儿奶粉价格将完全受控国际市场。
据报道,目前部分洋奶粉的毛利率已高达60%,洋品牌掌握了国内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权。那么国产奶粉的市场究竟是怎么失去的呢?消费者的回答很简单:我们爱国,但也爱自己的孩子。洋奶粉在中国的突飞猛进,莫不是我们自降标准的恶果?
看不见的是标准,看得见的是乳业乱象。不仅奶协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乳企终于也有人站出来说话了,光明直言“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标准不可能生产出一个非常高级的产品”,“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国标沦落至此,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脸红的问题了——斯文扫地,颜面何存?
吐口水是枉然的,诡辩也是苍白的,疑似倒退的乳业新国标,究竟削足适谁的“履”?如果说这样的追问已经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各方利益协调后产物”的乳业新国标,果真寓意着“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该给乳业国标发一颗“金酸梅”了,那些论说起来头头是道的专家们,公众亟需听听他们的“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