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称其他高校冒名抢生源 已掌握证据

2011年07月04日 10:19 中国网

  正是高校招生关键时刻,网上出现生源争夺“口水战”:先是复旦大学发表声明称有人假冒该校教师骗预录取考生改志愿;上海交大此后发表声明予以回应,表示该校招生工作实施的是“阳光工程”,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

  对于这一竞争现象,有评论指出:抢生源反映出当前的数据政绩观念,也表明在并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上,我们的高校并没有真正做好竞争的准备。据新华社

  复旦声明

  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诈骗

  复旦大学招办网站发布声明称,在2011年高等教育自主选拔录取的招生过程中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其签订的预录取协议,并“怂恿”考生修改志愿。

  复旦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事最早是在山西发现的。当时有一名报考复旦的考生,连续接到数个自称复旦招生老师的电话,打听该生的估分成绩,还建议考生修改报考志愿。复旦随后又连续接到广东、云南、湖北等地考生的来电,询问是否取消了之前签署的加分等预录取协议。“为了防止更多的考生被骗,我们不得不发布声明。”复旦大学招办副主任徐宏波说。

  复旦在声明中表示:在今年的高招期间,复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与各省区市考生、家长面谈协商、咨询,最后确定预录取协议,并严格依法落实协议规定。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与复旦签订协议取消的行为无异于诈骗,损害了广大考生利益。对于相关涉案人员,复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对于受害者,即被欺骗的考生,复旦会支持并协同各省区市招生考试院努力弥补损失。

  考生回忆

  两个电话导致志愿被改

  据广州日报报道,来自云南的王冕(化名)就是接到电话的考生之一。据他介绍,高考前他即被复旦大学审核确定为“优秀毕业生”,享受优惠加分政策。根据协议,如果王冕的第一志愿报考复旦,其高考成绩同时达到复旦在当地的调档线,就能获得10分的加分参与专业录取。然而让王冕狐疑的是,正当高考成绩公布后开始填报志愿时,他却接到了两个可疑的电话。

  王冕说,第一个电话由一个自称是复旦大学工作人员的人打来的。他通知王冕,之前复旦与其签署的加分协议已取消,不再享受加分优惠。不久,王冕又接到了另一个电话,一个依旧自称是“复旦老师”的人建议他可以填报上海的某所理工类院校。并告诉他,如果填报该校,他照样能享受到与复旦一样的加分政策。

  记者了解到,云南省高考志愿填报截止日期是6月30日18时。王冕表示,虽然当时自己确实有点犯疑,但因为时间紧迫,最终还是修改了志愿。而他填报的正是第二个电话中承诺加分的“上海某理工类院校”。

  交大回应

  尊重考生选择权

  声明一出,引发了网上关于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中生源争夺的“口水战”,甚至有人直接将此事的矛头对准了上海交通大学,认为是其在背后“挖”复旦的“墙脚”。对此,上海交大招办也在官方微博上发表了声明,称“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

  上海交大招办的负责人说,招生工作实施的是“阳光工程”,公平、公开、公正地按合法、合规程序选拔学生。上海交大一贯坚决尊重考生权益,尊重考生选择权,坚决反对任何违规招生行为,坚决反对任何不正当、不道德的竞争。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本校的行为,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对话复旦招生老师]

  杜绝恶性竞争,高校应错位办学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今年在湖北招生期间,网上连发数十条微博揭露名校“招生内幕”。对这次复旦和上海交大的生源之争,他也成为网络上的重要发言者。本报昨晚电话采访了“揭黑者”。

  潇湘晨报:复旦指责一些学校采取非正常手段抢生源?你有没有具体的证据?

  冯玮:对这个问题,学校有规定,我们不轻易表态。但我可以跟你说,复旦是一所人文底蕴很深的学校,没有充足的证据,肯定不会随便发言。复旦没有直接点名,复旦这么做是警示。更重要是为保护考生的利益,当时招办就立即向各地招生组发出通知,提醒招生组注意这种情况。

  潇湘晨报:对于复旦和上海交大,你能否重新表述一下两所学校的优势劣势?你觉得自己的表述是否有对其他学校的贬低之处?

  冯玮:很明显,复旦是一所以文理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也有工科,但不重点发展工科。复旦坚持办学理念,不面面俱到,而是把强的做强。而上海交大是一所工科性的大学,强项是工科,这就是两所学校的本质区别。复旦和上海交大本来是不挤在一个跑道上的,但是现在交大要极力宣传自己的文科,将自己打扮成一所综合性大学。

  我没有贬低别的学校的意思。我的观点是选择志愿,首先选择地域。其次是选择学校,不同学校,虽然都宣称是综合性大学,但是性质是不同的,北大和复旦相似,都是以文理综合见长,工科都不怎么样。清华和交大工科强,但人文科学肯定是和前两所大学没有可比性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第三个是选择专业,看一个学校招生宣传,不要看他着重宣传什么,而是特别要注意他不宣传什么,王婆还知道卖瓜呢。我提出制造业在大城市难以立足,我只是反复强调专业是不重要的。

  潇湘晨报:那么,您认为昨日一家媒体对您的报道有歪曲,为了澄清这一段发言,您完整的表述应该是怎样的?和媒体报道的内容,主要不同是什么?

  冯玮:确实扭曲了我说的话。其实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工科类学校,本来是工程师的摇篮,却要去工科化。从制造业本身来说,核心竞争是成本竞争,但是在大城市土地、人力成本过高,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产业化的布局出现了调整,制造业都在向二线城市转移,因此人力和土地成本高昂的制造业,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难立足。

  制造业在城市难以立足与学制造业的学生在城市很难立足是两个概念,比如说我学造船的,不可能在南京路造船,这是一个概念,这不可能在城市立足,但是学造船的学生不是不能在城市立足,现在专业等于就业的观念早已过时。现在毕业的学生,有几个是专业对口的?

  潇湘晨报:复旦对招生老师有没有一个考核任务?如果完成有没有什么物质或者精神的奖励?

  冯玮:没有,很多人都怀疑我们这么努力图的是什么,坦率的说,什么都不图。2008年的时候,还没有补贴,2009年补贴100块,2010年补贴300块,但这对我们来说不值得计较。首先,复旦两个字足以把所有复旦人聚集起来,其次是主观因素,是对复旦的一种认同,对母校的一种荣誉,是复旦精神。

  潇湘晨报:有人认为,学校之间采取非正常的招生手段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竞劣竞争,那么你怎么评价这样一种不正常现象存在的原因?

  冯玮: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学校应该办出特色,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比如,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不同的学校都有他们的强势和弱点,不可能一个学校是天底下最牛的。我们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最重要的就是都想自己办成综合性大学。都挤在一条跑道上走。比方说像企业经营就需要错位经营,我们办学也应错位办学。就是大家不要挤在同一条跑道。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谁会去把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去比啊?

  潇湘晨报:为了避免这种非正常的竞争状态,您认为在政府层面、或者高校层面需要采取哪些对策?

  冯玮:首先,高校要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这个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次要去行政化,避免捆绑考生。就目前来说,我认为要实行考前填志愿,这样谁是状元,你根本不知道,考生自我评价后估量自己能考上什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