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文
近日,武汉一位妈妈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对自己的“变态”举止进行批判:“1、眼睛盯着考试成绩;2、耳朵听着小道消息;3、奥数培优百谈不腻;4、女儿被奥数害得内向抑郁……”800余网友跟帖自省。关于教育,有一种说法,现在是竞争社会,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父母们为了使孩子在起跑线上获得优势,花很多钱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且一到周末就要连轴转地上各种“特长班”。有些父母在孩子放学后还请来专门的家教,为的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近日,“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在微博、论坛中高频转发成为热帖: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对于这类在父母眼中值得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常常心怀悲悯,他们没有童年,没有青少年,所有的成长记忆就是一次又一次考试,小升初,初升高,再争取考上名牌大学。
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病已广受批评。作为孩子或家长的个体,虽然无力与整个体制抗衡,但父母的正确认知至少可以平衡掉某些有害的东西。我认识不少曾经相当优秀的孩子,他们从小勤奋努力,获奖无数,考进最好的大学读书,毕业后还能获得赴欧美深造的奖学金。这样的孩子也曾引起无数家长的羡慕,但他们中的相当一些人成长之路并不快乐,最常见的困扰是抑郁和焦虑,有些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而不得不中途放弃学业。这不能不说是悲剧。但也只是到这时,父母们才如梦初醒,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胜过一切荣耀。
一位在众人眼里很成功的年轻人曾告诉我,如果将来他有了孩子,他绝不让孩子重复他的人生轨迹,他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让孩子在攀比中成长。
人生很漫长,假如将之比喻成比赛场上的马拉松,那么,起跑时需要足够的贮备。这贮备就是健全的身体和人格。人格被扭曲,身体出毛病,迟早会被淘汰出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