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暨首届服务业产品展示会”在上海举行,沪苏浙三地共同签署了“长三角服务业合作与发展协议”。记者在会上感受到,三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心情均显得十分迫切。
众口一词凸显迫切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池洪说,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1%,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然而,根据国际上基本认同的衡量标准,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因此,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拿上海来说,目前存在着一般服务业比重较高、金融服务等高增值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的状况。江苏、浙江亦然。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在会上坦承“不足”。她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江苏省的当务之急,“今年江苏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可达9400亿元左右,但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江苏出口产品中加工贸易比重仍占66%多,不少产品附加值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浙江发改委副主任黄勇也称,该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着认识、体制、政策等问题。
联动发展形成共识
“沪苏浙联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将达到‘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辛国斌说。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纽约的曼哈顿,在6亿平方英尺的建筑空间中,集中454个跨国公司总部;在伦敦仅会计师事务所就有2900多家。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芳指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应确立以企业为主导的长三角服务业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在政府层面建立促进长三角服务业区域合作的沟通协商机制,构筑长三角基础设施网络、企业征信体系和人才认证体系等一体化平台。例如令三地都很头疼的人才问题,与工业、农业相比,服务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消耗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力资源。“目前各地都在努力培养服务业人才,如江苏的计划是每年培训千名服务业高级管理人员;上海浦东目前已与南京、苏州等17个城市开展了异地人才派遣合作。然而,人才的缺乏依然是个瓶颈。”
对于长三角各城市来说,“世博会”的机遇不可错过。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陈先进指出,“世博会”的临近,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的国际资源也可为长三角所共享,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带来机遇。世博会的服务拉动作用不仅体现在金融、商业、旅游、建筑、管理以及咨询等方面,还会扩大到贸易、运输、物流等领域。长三角应把握世博机遇,围绕会展业发展公司总部经济、中介、广告、咨询等产业群,引入国内外高层次会展公司,尤其是与香港会展业联手,在内地形成最大规模、最优服务的会展设施和机构群。
资源整合各有侧重
记者了解到,尽管沪苏浙三地均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下大功夫,但他们所签署的“长三角服务业合作与发展协议”则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原则。三地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将各有侧重。
据介绍,江苏的发展思路是以向制造业的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以软件业为重中之重,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实施软件业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的“双倍增”计划。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物流企业,依托交通枢纽和重点开发区,建设一批区域性的现代物流基地。而浙江省绘就的现代服务业蓝图是:提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文化和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推动杭州、宁波、温州等大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形成长三角南翼现代物流和国际航运枢纽;打造文化、休闲、商贸、生态、海洋、红色旅游六大品牌。
苏浙两地将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定位在直接支撑制造业增长的生产性服务业,而上海则称,其将凭借区位优势,强调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同时,在物流、金融和创建科技服务平台上领先一步,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的“溢出效应”,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宋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