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对外合作栏目 > 宁波会展 > 会展新闻 > 国内新闻 正文
全方位推进行业转型向缝机制造强国进发
中国宁波网 2007-10-19 16:08:50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07中国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2007)盛况空前,令世界缝制机械和服装等相关行业的千企万众为之瞩目。而托起这世界第一大规模专业展的背后,则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兴旺和繁荣。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总产值从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10.3亿元,到2000年的100亿元,再到“十五”末的320亿元和2006年的360亿元,产量从1984年的45.6万台到2006年的1560万台,行业经历了飞速增长的大规模扩张阶段,在进入“十一五”之后,开始了历史性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平稳增长。无疑,这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持续发展、走向规范的关键时期,正如同从“小康”奔向“富强”,走好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兢兢业业地引领行业逐渐走向繁荣,成为产量占世界70%的缝制机械大国。那么,今后的行业之路将如何去走?近日,记者采访了被喻为行业“掌舵人”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他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为早日成为世界缝制机械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强国目标绘制梦想蓝图

  田民裕告诉记者,当前行业的发展正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行业经济发展平稳增长;二是行业转型全力推进,这是一个多方位、多层面的全面推进。

  新世纪头一个五年,是我国机械缝制行业有史以来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最快的时期,行业产值年均增长26.2%,出口额年均增长20%,大宗常规产品种类覆盖面已接近世界缝制机械广泛使用产品的90%。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产品开发节奏加快,机电一体化产品比重明显加大。国内企业数量已占全世界的86.33%,产量超过世界总量的70%,形成了一批以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为龙头的行业大型骨干企业。行业的生产制造水平上了新的台阶,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行业凝聚力和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成就是惊人和喜人的,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渐显现。田理事长介绍,进入“十一五”以来,行业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步伐有所减缓,2006年行业增长从“十五”期间的年均26%下降到12.5%,2007年预计增长15%。尽管随着服装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市场总额可能还会增加,但是不可能再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地快速增长。所以,继续以量的大幅扩张为特征的行业运行模式,不仅同行业及下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相悖,也不符合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律。当前,行业增长速度的放缓,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这标志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已进入以质的提高为特征的平稳增长和产业升级阶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优势、管理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

  一切都证明,形势的发展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缝制机械不能再追求量的扩张,而必须在质的提升上下工夫,数量的增长放缓,质量、效益的提升加速,这才是发展之道——中国从缝制机械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已经成为内在的迫切要求!为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2006年3月召开的七届五次理事扩大会上,通过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宣告: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将要由缝制机械生产大国向强国进发!

  田理事长指出,“十一五”期间,是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一条又好又快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行业发展态势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强国目标,紧紧抓住和勇敢面对行业发展历程的一切机遇和挑战,引导和推动行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

  落实两项任务愿景就在眼前

  田理事长对记者介绍,近两年来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与2005年制定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行业发展路径的界定是切合的。面向未来,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清醒地看到,行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着两大矛盾,解决这两个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正是目前行业实现强变的两项重要任务。

  首先,制造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匹配。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有着令人憋闷和不甘心的现状:一方面是行业不少企业深感市场需求趋淡,产品销售不旺;另一方面是年产量占世界总量七成的中国缝制机械工业,每年只有1/3的产品销往国外,就是在国内,知名的大型服企中也少见国产缝制机械的身影。

  为什么?田理事长解释说,虽然我国缝制机械产品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企业大规模扩张,但需求和增长并不同步: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才刚刚起步。虽然行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等企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缝企的综合实力、竞争力较弱,国际知名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和资本实力仍在市场上占据着霸主的位置,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处于中、低档,在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比例上缝机行业的处境极为不利,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行业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质量技不如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慢,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非常吃力。

  其次,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不匹配。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都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发展中的经济体进入起飞阶段后,长时期的较快增长都是以经济结构的快速转换为基础的。可以说,工业化过程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过程。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已拥有1560万台的生产能力,产量占据了世界七成;企业不断增多,共有整机制造企业(未含台湾省)850多家(包括缝纫机制造企业和服装机械制造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1000多家,经销企业20000多家。产业规模不可谓不大,但行业的集中度偏低,产业层次低,企业“多”、“散”、“小”,大的不够大,小的不够精,由此引发了无序的市场竞争,出现了价格战、“零首付”赊销、欠款、仿冒侵权等恶意竞争的现象。

  以上两大矛盾严重困扰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全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是要始终不渝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这是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此来整体提高行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水平,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要通过联合并购重组,培育骨干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行业强变进程中一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行业骨干企业正处于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关键期,企业壮大的过程是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的过程。如果说,行业内企业前期改革是以内涵式的产权结构调整和经营体制转换为特征的话,那么在行业市场经济基本形成后,新时期企业改革将以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等外延结构调整为主要特征。这是行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务之急。要以行业骨干大型企业为核心,通过并购重组、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群体,以协作配套为联系的产业群体,努力建立起大中小企业规模协调、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链组织流畅、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行业发展的重大跨越。

  紧抓三个着力点梦想终将成真

  当前,除了以上两个艰巨的任务,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还面临着内外环境的更多冲击和挑战,如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继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强力推进、国外贸易壁垒不断推出等诸多因素,对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客观冷静地看待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在迈向“强国路”上遇到的种种困扰,迎接接踵而来的新挑战,田理事长指出,协会工作要抓住三个着力点,力促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三个着力点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协会和行业、企业的工作重点。

  稿源 服装时报 编辑: 季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