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19日,连续举办了三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首开“夜场”,将展览时间从下午5时30分延长到晚上9时。这是文博会首次在晚上向市民开放。本报记者连续两晚奔波于“夜场”的各个场馆,尽管遭暴雨“搅局”,文博会增开的夜场仍然大受欢迎。
对于难以在白天赶赴文博会的市民来说,文博会夜场可谓一次非常难得的文化“夜宴”。据了解,文博会首开夜场便“票房”不俗,仅会展中心主场馆内,两晚共计进场13万人次,其中18日晚5万余人次进场参观,19日晚更上升到7万多人次。不仅如此,仅统计出来的水贝珠宝分会场夜场交易额总计达到3000多万元,最大一单成交额达1086万元。
“夜场”并非简单的时间延长
从18日开始,所有进场参观的人们一早就收到手机信息:18日、19日的展览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9时。记者在现场看到,临近下午5时30分,不少逛了一天的人们开始陆续撤离,部分展团的展示活动也调低了音响、放慢了节奏。但与此同时,又一群新的参观者急急赶到会场,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刚刚下班的上班族或刚放学的学生。一些不放过任何机会宣传自己的参展商,也纷纷在这个时候再次整装上阵,以舞台表演、观众互动等形式吸引参观者。
两天下来,文博会首创的夜场已经在正常展会时间之外延长了足足9个小时。“这并非简单的时间延长,而是应参展商、观众和文化市场的需求延伸的交易平台。”2号数字影视·动漫游戏馆的主办方、广电集团文化产业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伟曾说。他曾参与前两届文博会的筹办工作,他告诉记者,第二届文博会之后,据调查机构分析,观众普遍认为文博会内容丰富,可以领略全国各地的文化特色,采购各地优秀的文化产品,但四天展期太过紧凑,尤其是那些期待文博会却又不能“旷工”、“旷课”的上班族、上学族更觉惋惜。
作为9号工艺美术馆的主办方,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喻连生也表示,增设夜场、适当延长展期同样是多数参展商的愿望。他告诉记者,在招商之前,增设夜场的方案就已经定下来了,招商过程中,主办方对参展商广泛征求了意见,五六十家参展商之中约40家对此反应“非常踊跃”。
标志文化产品消费市场成熟
更重要的是,增设“夜场”实际上是文化产品消费市场成熟的标志,是市场催生、呼唤的结果。随意逛逛夜场,便能见到观众提着大包小包,正兴致盎然地消费各类文化产品,工艺品成交频繁。
“普通市民的消费质量提高了,消费能量也在增加,这是本届文博会夜场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喻连生分析说,夜场进场的多数是普通市民而非专业观众,与往年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对于高档工艺品的鉴赏能力在加强,且对于这些与家居装饰紧密相连、提高了文化含量的高档日常消费品,市民也认同并愿意进行文化消费。
在9号馆那件长30米、重5吨的巨幅玉石镶嵌《妈祖》前,记者遇到了下班后匆匆赶来的蒋女士一家,他们的“夜场”之行收获颇丰,买了几幅杨柳青的版画、一件“琉璃物语”的中型摆件和苏州刺绣挂毯,“文博会一年只有一届,是深圳人难得的一次文化盛会,以前我们还只是逛文博会,欣赏为主,今年一定要出手‘淘宝’了。”
针对观众群设置“夜场”项目
记者连续两晚奔波于夜场的各个场馆,发现1号文化产业项目交易馆、2号数字影视·动漫游戏馆、5号国际演艺馆、7号新闻出版2馆、9号工艺美术馆的人流量都很大,各种精彩展品让市民大开眼界。这些场馆,都是与普通市民更加贴切、更容易发生关联的展馆。
“据我们初步预计,夜场赶赴文博会的观众,多数会是白天无法脱身的上班族。两天的‘夜场’实践也证实了,白天时段的观众人群确实和夜场截然不同,前者多数是专业观众,产业内的同行、洽谈项目的投资商,后者则以普通市民为主。”季伟告诉记者。因此,针对“夜场”观众的特殊性,2号馆的主办方一早就设计了许多能够与观展人群吻合的表演类节目,以招揽人气,扩大声势。同样,5号国际演艺馆的主办方文博会公司,也特意搭建了夺人眼球的大型舞台,18日晚上演了中国爱心艺术团表演的爱心慈善大型演出,19日晚举办了福田区文化局“艺培杯”专场演出,德国著名钢琴家桑提罗斯·迪米特利亚迪斯的钢琴独奏吸引了一大批家有“琴童”的深圳市民。“开办夜场,就是为了给参展商、投资商和观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交流,演出无疑是最好的噱头。”5号馆负责人李凯向记者坦言。
参展商望与终端消费者互动
18日晚,记者在动漫馆遇到金石动漫工作室的总策划任培文,他正在积极为工作室制作的26集原创动漫剧《梦和世纪》招商。谈到文博会夜场,他认为这两晚开放夜场,好比是文博会的“增值服务”,“原来1万块钱8个小时,现在能买到12个小时,参展商何乐而不为呢?”据了解,因为是首次增设夜场,各个场馆的主办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承担了展览的电费、人工、保安等大幅增加的成本同时,并未将这一支出“转嫁”到参展商身上,增加夜场的展位费几乎全免。因此,据组委会摸底调查,90%以上的参展商都非常欢迎开设夜场,参展商表示,每天夜场可增加4个小时的展出时间,在同等的费用的条件下,实际上两个夜场相当于免费增加了一天的展会时间。
同时,对于多数参展商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借助夜场这个平台,直接与文化产品的终端消费者——普通市民面对面,检验其产品在市场上的行销能力。19日晚,记者在4号创意设计馆的“幼兽数码”展位前见到,在巨大的创意树上,挂满了市民涂鸦的创意T恤,尽管已近闭馆时间,在该展位前定制个性成衣的观众仍然络绎不绝。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就收获了这么多肯定,幼兽数码设计总监薛滨告诉记者,参观夜场的普通市民让他们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
印证了市民蓬勃的文化消费力
下雨的夜晚也没能阻挡观众的热情,18日晚是文博会开夜场的第一晚,展览延至晚9点结束,白天忙于工作的常女士,下班后接了在罗湖新秀小学读二年级的儿子,就乘坐地铁赶往会展中心,发现参展商如约在那里守候,想看、想玩、想买的东西,一样都不少。“儿子喜欢画画,为了进一步培养他的美术感觉,今天要重点参观书画馆、动漫馆和创意设计馆。晚上时间充裕,展馆里灯光设置也好,感觉不出和白天有什么区别。”常女士满意地说,文博会就像是孩子们周末难忘的游乐场,或者有趣的第二课堂。
19日晚,在7号新闻出版2馆,记者见到手持一串泉州提线木偶的李辉夫妇,他们已经采购了10多本书,仍然停不下手。《我的名字叫红》、《伶人往事》、《读库》系列、《我的千岁寒》是爱好文学的李太太指定要买的,《杰克·韦尔奇自传》、《白宫黑玫瑰:赖斯》、《蓝海战略》、《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军事、传记迷李辉的心头爱,“瞧,我们还买了‘几米’钱包、手表和公仔,”李太太告诉记者,挑选周末来逛文博会,就是因为时间充裕,餐饮等配套服务齐全,能够一张票从白天一直逛到晚上,“采购文化产品,变得像逛贸业、万象城一样容易”。
作为每年一度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节,文博会不仅印证了广大市民蓬勃的文化消费力,还吸引了四方客商云集,要在短短4天广泛比较、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他们的时间更加有限。这不,晚上8点左右,专门从香港赶来的投资商梁子辉还在与参展商讨价还价,就合作项目的最后细节一一确认。“我白天在场馆内把同类项目看了个遍,比较完后,已经6点了,当时还发愁赶回香港,明日再来,费时费力,没想到还有夜场,可以就看到的情况与展商做进一步了解。”
“文化夜市”尚待发掘与改善
“文博会夜场为深圳增加了一个文化景点,除了常规娱乐方式之外,另一个高文化含量的、集中了全国文化行业最精美、最有创意的文化产品的文化夜市。”喻连生这样评价今年首次增设的两场文博会“夜场”。同时,他也表示,文博会夜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利用,尚未形成一种制度。
记者也在现场发现,多数参展商还远未适应“夜场”这一变化。除了部分与普通市民关系更为密切的参展商积极筹划夜场节目以外,多数参展商以“我们重视的是有效采购商、专业观众、大额订单”为由,照例在下午5点半下班,即使是那些坚守夜场的参展商,也最多在展位留下1到2名工作人员值班,没有为夜场特地设计一些吸引观众的互动节目。
此外,信息闭塞也是参展商、采购商和观众反馈最多的问题。本届文博会首开夜场,每晚延长4个半小时,各场馆的夜场都有些什么节目安排?对市民有些什么有吸引力的东西?参展商通过夜场能够获得多少经济收益与社会影响?这些信息都没有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参与文博会的各类人群。因此,许多市民并不了解夜场的信息,参展商也抱着“一延长时间,观众就自然会来”的想法,致使满怀期待的双方最终相互错过。
另外,天气原因,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也是夜场不能尽如人意的原因。“馆际之间的雨篷漏雨,使得人们被大雨困在一个固定的场馆内,无法自由活动。”薛滨所在的幼兽数码组织的乐队演奏就因为这些客观原因,不得不偃旗息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