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装节秋冬系列”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共1,501家参展商,而“香港国际时尚荟萃”则有19个国家及地区共249家参展商,打破历年的纪录。两项展览会于今天结束。
贸发局於展览举行期间,委託独立市场调查公司艾德惠研(Oracle Added Value),成功访问了427名参展商及725名买家。
本次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2007年市道展望及市场走势:
67%的参展商及68%的买家认为,今年市道会比2006年更佳。
买家和参展商均认为,21–30岁的消费者组别的增长潜力最大。
来自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当中,白领,以及专业人士/行政人员的增长潜力最大。
受访者认为,中国内地将是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其次是西欧及美国。
受访者估计,中国内地市场2007年的平均增长幅度约19%。
自200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取消纺织品及成衣配额后,受访者继续对不再受配额限制的出口市场的兴趣增加,包括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及欧盟。65%的受访参展商表示,他们在2006年比2005年实际上输出了更多货品往这些国家。而展望2007年,72%的参展商预计对以上国家/地区的出口量将继续增加。
不过,市场前景并非全无隐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预期,欧盟和美国将分别於2007及2008年后,实施更多保护政策。有见及此,六成受访者计划拓展其他市场。
产品潮流:
2007年最具增长潜力的产品类别:休闲便服/街头服、上班服、晚装/派对服装以及运动服。
2007年秋冬季受欢迎的布料:休闲便服/街头服:以棉最受欢迎,其次是针织及牛仔布
上班服:以棉最受欢迎,其次是针织、牛仔布及人造纤维
2007年秋冬季最受欢迎的布料特性:
休闲便服/街头服:手感柔软、耐用,以及布料能用于特别设计和剪裁
上班服:手感柔软、防皱、布料能用于特别设计和剪裁,以及耐用
2007中国丝绸春季交易会将于3月14-16日在香港举办。经过了2006年茧丝行业的大幅度价格震荡,行业内人士更多的关注点均集中于这次2007丝绸春季交易会之上。以下是2002年至2006年丝绸春季交易会的商品成交情况介绍。
2002年交易会实际及意向性成交共计3560万美元,比2001年春交会下降47.5%,比2001年秋交会增长35%。其中,丝类成交1670吨,金额2975万美元;绸缎成交313万米,金额585万美元。
根据2002年交易会成交情况分析,成交情况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本反映了2002年丝绸市场的需求状况。虽然从数字上看较2001年秋交会有所增长,但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秋交会正值“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到会客户急剧减少造成成交大幅萎缩所致。成交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
1、国际市场需求持续2001年态势,依然不景气,无消费热点。
2、国内茧丝价格不稳定,部分企业降低报价,使客户对后市信心不足,不敢下单。
3、国内丝绸出口体制进一步改革,新增企业较多,很多客户目前仍处观望阶段。
4、随着出口体制的改革,成交在交易会中的作用有弱化迹象,洽谈、交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003年交易会实际成交共计569.73万美元。其中,丝类成交400.2吨,金额520.18万美元;绸缎成交30.8万米,金额48.05万美元;丝绸服装300件,金额1.5万美元。
根据2003年交易会成交情况分析,成交情况不甚理想,但基本反映了2003年丝绸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影响成交的主要原因有:
1、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2、为吸引客户,部分企业降低报价,扰乱了市场秩序;
3、印度是我国丝类出口传统的主要市场,印度对我国生丝的反倾销案严重影响了我生丝出口;
4、成交在交易会中的作用有弱化迹象,洽谈、交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5、近来在香港出现的非典型肺炎及日益浓重的战争阴影增加了人们的恐惧心理,部分客商因此而取消参加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交额。
6、进口商利润的不断下降导致一些欧美客商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没有到会,但由于现在的通讯很发达,且生丝及绸缎商品可直接凭规格成交,不一定现场看货,所以仍可以在会下传真签约。
2004年交易会实际及意向性成交共计613.84万美元,比2003年春交会(569.73万美元)增加7.8%。其中,丝类成交281.65吨,金额535.34万美元;绸缎成交33.47万米,金额78.5万美元。
根据2004年交易会的成交情况,基本反映了2004年丝绸市场的供需状况。影响成交的主要原因有:
1.国内茧丝价格波幅过大,不利于企业核算成本,外商也不敢贸然下单;
2.成交在交易会中的作用有弱化迹象,洽谈、交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企业旨在通过交易会认识市场和客户,老企业也主要是借此机会加强与新老客户和同行的沟通。由于现代通讯的发达,且生丝及绸缎商品可直接凭规格成交,所以真正的成交往往不在会上进行。
2005年交易会实际及意向性成交共计1911.17万美元,比2004年秋交会(768.5万美元)增长148.69 %。其中,丝类成交741.5吨,金额1716.72万美元;坯绸成交105万米,金额194.45万美元。
根据2005年交易会基本反映了当前丝绸市场的供需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对印度出口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例由去年秋交会的近90%下降至53.38%,日本和欧洲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分别由去年秋交会的6.25%和0.69%上升到23.09%和15.77%;
2.浙江、江苏两省的企业成交量较大。
3.丝类商品出口平均单价为23.15美元/公斤,远远高于去年全年的丝类商品出口平均单价。
2006年交易会实际及意向性成交共计733万美元,比2005年春交会(1911.17万美元)下降61.65%。其中,丝类成交184.5吨,金额642万美元;绸类成交33.6万米,金额91万美元。交易会成交额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国内茧丝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成本大幅上涨;二是国内茧丝供应紧张,企业库存较少,惜售心态明显;三是今年茧丝产量及价格走势不确定,出口企业和外商对目前的高价位持观望态度,签约较为谨慎。
2006年交易会成交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出现欧洲、印度、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欧洲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对欧洲、印度、日本三个市场的出口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例分别为32.74%、32.13%和31.24%;对印度方面成交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印度市场价格承受力较低,印度客商在目前的高价位不敢大量签约,观望心态明显。
2.浙江、山东两省的企业成交额较大。出口成交排名前三位的企业依次为:浙江桐乡花神生丝有限公司(196万美元)、泰安市泰银制丝有限责任公司(146.1万美元)、浙江三环丝绸股份有限公司(125.6万美元)。
3.成交价格大幅上涨。
丝类商品:厂丝平均成交单价为41.25美元/公斤,远高于去年22.88美元/公斤的出口平均单价,升幅高达80.29%,已接近历史高位。出口成交价格对日本最高,为43.33美元/公斤;对印度最低,为37.06美元/公斤;对欧洲为41.6美元/公斤。
捻丝平均成交单价为45.28美元/公斤,比去年25.19美元/公斤的出口平均单价上升79.75%。
双宫丝、柞蚕丝及绢纺纱线的成交价格亦有不同程度增长。
绸类商品:坯绸平均成交单价为2.62美元/米,比去年全年出口平均单价上升18.55%,印染绸平均成交单价为3.2美元/米,比去年全年出口平均单价下降15.79%。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并结合目前行情发展,得出个人结论:
1.2006年末至2007年初,印度市场消费价格承受力较低,印度客商在目前的生丝19万价位仍没有大量签约,观望心态明显,希望得到更低的采购价格以平易近年以来高位接单风险,并采取小批量采购的方式化解自身生产销售风险。
2.人民币升值预期并为减弱,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2006年1-10月,我国纺织品内外销整体利润率为3.9%,如果推测成立,在人民币升值5%的情况下,纺织行业利润率将至少下降10%。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10%,那将对纺织企业的冲击显而易见。
3.19万生丝销售价格相当于什么概念?平均缫丝企业在每吨白厂丝销售价格均亏损5万人民币。相对于26万的平均茧本计算,2006年产生的泡沫相应积压完毕,有望从新回归正常供求平衡。
4. 2007年中国丝绸春季交易会预计新企业旨在通过交易会认识市场和客户,老企业也主要是借此机会加强与新老客户和同行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