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要防止“人才泡沫化”,包括学历泡沫化、职称泡沫化、论文泡沫化、科研成果泡沫化、专利泡沫化,等等(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什么叫“泡沫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泡沫就是投资过剩,供给过剩,还价格畸高。毫无疑问,所有的泡沫都会破裂,最后的结局免不了“挥泪大甩卖”。
中国的人力资源已经形成了泡沫且开始破裂了。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并不是如王先生所言的,防止“人才泡沫化”,而是要找到“人才泡沫化”的深层原因,不要继续制造“人才泡沫”。
本来,教育机构的最高价值应该是培养人才,追求真理;科研机构的使命是探寻规律,发明创造等,但在泛市场化的潮流下,它们都转而将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为了不损失利润,这些机构只好放弃在学历、职称、论文、科研成果、专利等方面的学术标准,使大量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可以拥有一大堆炫人眼目的学术头衔,“人才泡沫”就这样形成了。
有人认为,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造成了“人才泡沫”,这是不对的。因为对用人单位来说,如果要对每一个持有大学学历的人都进行甄别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会大大增加其聘用人才的交易成本,以至于最终无法承受。实际上,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继续制造“人才泡沫”的情况下,对用人单位来说,唯一合理且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更加“人才高消费”:选名校、选硕士、选博士、选博士后、选海归……等等。换而言之“人才高消费”是“人才泡沫化”的后果而不是其原因,用人单位又何尝不是“人才泡沫化”的受害者呢?
解决“人才泡沫化”,教育机构要跳出泛市场化的窠臼,回归到其本原。文凭和职称,只发给那些具备相应的学术资格的人,而不是发给那些出得起高价的人。当然,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科研机构、学术刊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