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对外合作栏目 > 宁波会展 > 会展新闻 > 国内新闻 正文
学当代艺术最好课堂,专家谈上海双年展
中国宁波网 2006-08-15 10:14:10
上海双年展办公室主任张晴

  本网讯 将于9月6日揭幕的第六届上海双年展,正紧锣密鼓地向我们走来:7月28日,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93组参展艺术家的名单正式对外发布,与此同时,双年展图录和特刊的编辑工作相继启动,参展展品已经启运。此刻记者来到双年展办公室,可以感受到大战降临的紧张气氛。“大胡子”张晴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双年展属于这个城市

  话题自然而然地沿着本届双年展的主题“超设计”展开。张晴指出,设计不限于艺术的或工艺的领域,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人类的精心设计。因此“超设计”对设计的反思检讨,包括了艺术设计、日常生活设计和社会设计三个层面,而上海这个东方和西方、历史和未来联接的城市,到处可以看到各种相关、相悖或相应的设计,无疑给了双年展以灵感。

  这次双年展主办方有一个特殊安排,主展场为上海美术馆,还在人民公园、中信泰富、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时尚地点设立双年展的分展场,其中作为购物中心的中信泰富将展示英国利物浦第6届双年展的展品,而由钢铁厂房改建而成的上海城市雕塑中心,将展示双年展国际学生展的展品。对这番良苦用心,张晴的解释颇有诗意,他说,这是上海这个城市的需要。上海要建设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但是不是文化中心?双年展属于一个城市,而不应局限于美术馆,应该是洒落在整个城市版图里的明珠,深入到城市的肌理。这是我们的期待。

  亚洲人要重写艺术史

  这次双年展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上海双年展和新加坡双年展、韩国的光州双年展合作联动,9月2日、5日和8日三个开幕式连在一起,有的旅行社甚至推出了三地游的组团项目。对此张晴表示,亚洲这三个双年展以往都是各扫门前雪,但因为时间相近也有一些尴尬。不过他特别指出这样的联动从文化战略上考虑更有意思:亚洲是欧洲人心目中的“他者”,是“远东”,是殖民地。在英语的艺术史中,亚洲只是一个很不相称的一小部分。随着亚洲的崛起,亚洲人要凸现亚洲价值、“亚洲意识”。21世纪是“亚洲文化的新世纪”,亚洲人要重新书写艺术史。因此我们几个双年展联合起来,把2日、5日、8日这3个开幕日的活动连在一起。

  上海双年展从1996年创办起至今已满10年。在国内外各种双年展大量涌现的今天将何以立足?张晴说:古人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双年展合格不合格有一个标准,看你是不是有国际性、学术性、当代性?是属于今天世界的还是过去的世界?有没有原创性?产生影响了吗?他自豪地说,上海的双年展是亚洲第一、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当然,双年展得益于上海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国际地位。不过,张晴也为由学术委员会、六人策展团队和办公室组成的运作班底自豪———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历数那个国际化的策展团队的成员的特长,逐条肯定了办公室的诸多贡献。确实,双年展的国际声誉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

  学习当代艺术的最好课堂

  什么是艺术?张晴批评目前的现状是创作走在前面,教育落在后面。许多美术老师都把学生带到双年展来,因为双年展是国际当代艺术前沿和国内当代艺术前沿的交叉并指向未来,是一个学术的航标灯。双年展是学习艺术最好的课堂。

  说到目前的艺术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张晴更直言这是中医所谓的虚火旺,是一种病相。他说,当代艺术是实验艺术。所谓实验,就是还在试验阶段,不能投放市场,不能标准化、格式化。试验中实现的价值可以创造未来,但试验本身也鱼龙混杂。他说,那些在艺术市场上当红的大腕我都十分熟悉,我要告诫那些满腔热情投身艺术市场的朋友们,双年展是当代艺术最高端、最具学术性的平台,至少把双年展搞清楚了,再去投资当代艺术。

  稿源 上海证券报 编辑: 季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