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对外合作栏目 > 宁波会展 > 会展新闻 > 国内新闻 正文
执掌科隆中国的“十年”——专访冯向军
中国宁波网 2006-08-02 10:10:47

  “你采访我的同时,我也要采访你。”在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大家落座后,总经理冯向军面带微笑地先给了记者一个“下马威”。如果这是一场真正地“较量”,很显然在会展业已经从业多年的冯向军成为胜者。

  从1996年出任科隆博览会华北区经理到现在任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全面负责科隆博览会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从最初的出展业务,到现在境外展和来华展兼具,冯向军主导科隆(中国)的全部业务已经有10年的时间。用他的话说,“从科隆中国筹建开始我真正进入会展业,而将来我也会永远在会展业做下去”。

  “迷茫”中选择了会展

  在外人眼里,冯向军的个人生涯一直都是一帆风顺,但当记者问起从业二十年最难忘的事情时,他说:“我也曾迷茫过,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工作的那两年是我最困难的时候。”那是1994年至1996年,离开德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之后,冯向军去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那时候冯向军刚刚28岁,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他对于未来自己的方向产生了迷茫。

  “其实,我在奥地利的工作还不错,当时我已经开始逐渐受到领导的重视,准备把我调到研究室工作,那意味着我离开研究室以后,有可能成为公使。”冯向军说,“但我知道,我不适合这样的工作,不是我不满足,是我知道自己还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随后冯向军和妻子回到了国内休假,在这个期间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1996年,中国的展览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始凸现出来,像雨后春笋每天都有新的展览公司出现。此时德国的几个展览巨头纷纷在中国成立了办事处,为出国参展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协调组展商的招展工作。当时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谁先抢占了市场谁就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德国科隆展览集团公司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当科隆集团在寻找筹办办事处最佳人选的时候,在朋友的介绍下,冯向军走进科隆集团负责人的视线。

  “回国两个星期的时候,一位德国的朋友和我联系,推荐我到科隆来工作。”冯向军回忆当初进入科隆的情况,“在去奥地利之前,我有六年德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工作的经验,熟悉德国和中国的市场状况,也掌握了一些和各贸委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的技巧,这些可能是他们找到我的原因。”

  三年一个“发展计划”

  直到2002年之前,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办事处的主要业务范围就是协助组展商组团去在科隆举办的展览会。“当时国内会展业的第一轮竞争已经开始了,和国内会展市场快速发展一样,国内企业出国参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到了2002年在北京成立独资分公司的时候,出展面积已经达到了1.4万平方米,以后的几年发展速度更加迅猛,2006年的出展面积达到了5万平方米。”冯向军对这一成绩表示满意。

  在2002年之前,科隆没有在来华展业务,这让科隆后来在中国主办展览会的时候,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至于在中国主办展览会比较晚,是和当时集团总部的战略有关系的。亚申·维特出任总裁之后,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冯向军说,“此时已经是2002年了,在北京成立了独资分公司后,总部调整了在中国的发展方向,来华展业务才得以迅速开展。”

  而在这个时候,几个德国的展览巨头几乎都在中国成立了分公司,几大展览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争夺不仅仅给中国的展览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现在和1996年前后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是中国展览市场的一次整合,现在中国则是处在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整合。”这或许出乎了冯向军当初的预料。或者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让冯向军开始制定一个新的“发展计划”。

  “我最初为公司制定了一个三年的‘发展计划’,但过去几年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我们不得不开始一个新的‘三年计划’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快速发展的中国展览市场还没有形成最终格局,冯向军还需要继续采取自己的战略不断向前。

  出差“密集型”行业

  “会展业是一个出差密集型企业,我现在每年出差时间差不多有220天在出差。”在冯向军看来,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如此高的出差频率有点不正常,“我希望到2008年第二个三年计划执行完,我每年的出差时间控制在100-150天之间才是合适的。”

  会展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举办一个会展或组织一个展团需要大量的高级公关业务才能实现。作为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冯向军自然不可避免的要常年出差在外,这为他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不过,冯向军的家庭生活相对是要好很多,这应该得益于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富裕的财力基础。“我会很灵活地安排好家庭,尽量不让家庭生活受到工作的影响。”冯向军就像一个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一样解答记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比如,在上海举办的展览会周期密集的时候,我们全家人就会去上海,假如德国展览会周期比较密集的时候,我们全家人就会去德国。一般说来,两三个月是可以的。”

  即便如此,这在外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但冯向军似乎就是一个心胸开阔,积极乐观的人。“尽量少给自己定太多的底线或者原则,现在我们在意的事情,过一些年回头看看,会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在意。”冯向军说,“因为很多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我们做事情要灵活一些。”冯向军似乎并不太在意这种“漂泊”的日子,生活影响不了工作,工作也影响不了生活。“除非是陪外国朋友需要太多的时间,平时我基本上10点就上床睡觉了,这样第二天6点就可以起床,然后去工作”。

  冯向军似乎除了28岁那年的迷茫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显得十分镇定。“就像陆小凤,越是面临大敌就越显得镇定,越紧张结果就会越糟糕,越镇定结果就会越好。”和朱裕伦这样的“老游击队员”相比,冯向军显得还有点年轻,但却已经显示出大将的风范。

  人物志

  1966年生于河南省

  1983-1987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1988-1994年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工作

  1994-1996年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工作

  1996-2002年任科隆博览会华北区经理

  2002年至今任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稿源 中国经营报 编辑: 季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