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种旅游展会在全国遍地开花,办展会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里有一个怪现象,来参展的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旅游业界的企业单位,而且各展会上出现的单位也惊人一致。有人说,现在的旅游展会有点像办婚礼,我结婚你来送红包,你结婚我也一定要备上一份礼物去参加你的婚礼,否则面子上过不去。对于这种现象,业界人士质疑,办这样的展会
有用吗?这样的礼尚往来似乎只是劳民伤财。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委婉地表示,国家旅游局作为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鼓励各地旅游局多搞一些见成效的、丰富多彩的旅游展览会。
吴文学司长表示,国家旅游局对于各省份搞的旅游展会并没有什么限制和规定,只是做一些必要的引导,根本上国家旅游局是鼓励地方上搞旅游展览会、宣传地方的旅游资源的。但是不要把展会办成单纯的展会,与展会相配合的很多后续的东西要跟上,要把资源、资本、要素、资讯四个因素对接组合起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摒弃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展会。展会以后,网络的支撑、项目部的支撑、投资俱乐部的支撑,这些都要长期跟上要长期有效。展会不是单纯的展会,它只是我们搭建的一个平台,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它内在的根本的东西是在这种支撑和支撑的持久性。
参加与邀请都是有选择的
北京国际旅游展览会组委会的尹航表示,现在国内的旅游展会确实存在着互相赶场子、互相给面子的事情,而北京国际旅游展览会作为北京市最大的旅游展会之一也经常接到像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旅游展会邀请,参加这些展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展会,在别人的展会上宣传自己的展会,这在旅游行业非常普遍。同时,还可以借这个平台与老客户联络感情,并寻找新的客户,展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尹航进一步解释,北京作为首都,几乎所有的省份搞旅游展会都会请北京旅游业界的同行去参加,但是又不可能都去参加,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取舍的标准大体上是看展会的规模够不够大,展会的针对性是不是够强以及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安排得开等等,总体上是要看展会是不是对我们有利。
而对于举办展会都需要邀请什么样的企业单位来参加的问题,已经在旅游展会这块干了三年的尹航表示,一般展会邀请的人员分为两个部分,既专业观众和公共观众,专业观众就是旅游业界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公共观众就是潜在的用户群。看似这个标准只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人群,其实旅游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所能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宽,比如现在流行的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光是这两项旅游业务就足以把所有的行业都纳为旅游行业的潜在用户,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那么我们需要请的人就实在太多了。
不求最大只求最精
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参加谁的会不参加谁的会、邀请谁不邀请谁是有取舍的,但是只把目光放在本行业会不会使展会太单调、太单一呢?
尹航表示,很多展会主办方也在试着邀请更多行业的人来参加旅游行业的展会,比如6月结束的2006北京国际旅游展览会就邀请了惠普这样的非业界企业,在展会上,惠普展出了他们公司生产的大型现代化办公车,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还是较有成效的。但这仅仅是个尝试,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通吃心里还没底。
尹航认为,很多时候做大做全不一定能够做好,这反而没有小而精来得快,企业都想做大做全也做好,但是毕竟精力有限,在这样情况下,做大做全做不好反而不如去搞小而精的展会,这种效果也许会更好。做本行业最好的目标也许更实际些也更实用些。
赔本就是为了赚吆喝
据业界人士反映,现在的展会十有八九都是亏本的,展会第一年办的时候,大家还有新鲜感,但是过去一看也就那么回事,以后就没有人去参加了,往往第一年还能赚到钱,第二年就是干赔。尽管这样,很多展会还是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地办下去,究竟有哪些因素让地方政府和旅游行业乐此不疲呢?
尹航告诉记者:其实搞会展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宣传。像北京国际旅游展览会,投资方是北京市旅游局,政府部门出面、出资来搞这项活动就是为了把北京的旅游资源介绍给更多的人,政府并没有想着要利用展会赚多少多少钱。很多人认为,北京作为首都没有宣传的必要,但是北京也有很多新成立的旅游公司,也有许多新开发的旅游项目,比如最近的欢乐谷,就有很多人不知道,这说明宣传工作还需要加强,北京也需要多多宣传自己。
尹航继续解释,展会本身也有一些收入,比如展位的出租、会刊的发售等,但是相对大额的展会投入,这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根本收不回成本。展会的投入只是一个前期的资本投入,我们要从整体上来看这个事情,真正见效果的时候是展会结束以后。
|